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瞭解媽媽對寶寶的語言禁忌

有的媽媽認為自己的寶寶可能還小, 和他們說什麼都沒有關係, 但其實寶寶對語言也是很敏感的, 一句無意的話可能會造成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創, 甚至會影響他以後的成長。 所以媽媽說什麼話, 該怎樣對孩子說, 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媽媽的語言禁忌

寶寶是可愛的花朵, 他們的成長需要媽媽們陽光雨露般的呵護與照顧, 可有時媽媽們的一些無心之言卻無意中傷害到了寶寶幼嫩的心靈, 那麼哪些話是媽媽們的“語言禁區”呢?

瞭解媽媽的語言禁忌

語言禁忌一: 嘲笑的話

相信沒有哪個媽媽會真心嘲笑自己的寶寶,

Advertisiment
但有時媽媽的一些話語卻讓寶寶聽出了“嘲弄”的味道:比如, 媽媽故意模仿寶寶的發音不清或語病;再比如, 媽媽笑話寶寶的想像不切實際, 等等。 這些不當行為會導致寶寶膽小緊張、不敢嘗試、羞於表現、缺乏自信。

建議:媽媽與寶寶之間的交流及相處應是平等的, 媽媽要對寶寶積極的表現表示認可, 對寶寶勇敢的嘗試表示讚賞, 切忌不斷重複或嘲笑寶寶的不足。 當寶寶因為害怕失敗而產生膽小、自卑等情緒時, 媽媽要不斷鼓勵寶寶, 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 並用盡可能積極的態度幫助寶寶增強抗挫折的能力。

語言禁忌二: 恐嚇的話

當寶寶頑皮不乖時、當寶寶任性哭鬧時……很多媽媽都會使出“恐嚇”的招數――“你再哭,

Advertisiment
大怪物就把你叼走了!”“你不聽話, 我就不要你了!”的確, 這招兒用起來可能收效不錯, 但長此以往, 卻會使寶寶對生活失去安全感, 甚至形成膽小怯弱的性格。

建議:當寶寶因為某種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或某種行為遭遇制止而哭鬧時, 媽媽們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的辦法, 先使寶寶的抵觸情緒趨於緩和, 再耐心地解釋其中原因, 幫他們分析要求的不妥或行為的不當。 當然, 媽媽們不要對寶寶的任何要求都習慣性拒絕, 那些相對合理的要求不妨滿足他們。 另外, 媽媽們也可以使用冷處理的方法對待寶寶的哭鬧, 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寶寶學習自己調節情緒。 對於寶寶的那些不聽話行為, 媽媽們就應該多從自身找找原因了,

Advertisiment
不妨摒棄說教和嘮叨, 換種表達方式也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桐媽發現相對大呼小叫, 桐寶更樂於接受建議和商量――“如果桐桐能把玩具收拾起來, 媽媽會特別高興!”“桐桐, 你來決定還要看多久電視。 ”

語言禁忌三: 打擊寶寶自信的話

“你能行嗎?”“你確定你能做好嗎?”媽媽說這類話也許是為了避免寶寶驕傲, 也許是為了激勵寶寶進步, 但無論出於何種動機這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這樣質疑的態度只會嚴重打擊寶寶的自信。

建議:媽媽們請用欣賞和鼓勵的眼光看待寶寶的每一次嘗試、每一次努力吧, 要知道寶寶的成功源于媽媽積極的暗示, 寶寶的優點源于媽媽不斷的發現, 寶寶的成長需要鼓勵、需要讚揚、需要欣賞、需要張揚、甚至需要驕傲,

Advertisiment
所以媽媽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 告訴寶寶“你真棒”。

瞭解媽媽的語言禁忌

語言禁忌四: 發洩的話

“你能不能自己待會兒?”“你怎麼這麼煩人啊?”“我真多餘生你!”這些媽媽隨口而出發洩自己不良情緒的話, 對寶寶造成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 它會嚴重傷害親子感情, 還會引發寶寶焦慮、不安、緊張、敏感等情緒, 甚至會影響寶寶的心理健康和性格發育。

建議:媽媽在和寶寶相處時要儘量保持平靜且愉快的心情, 不要將自己的壓力、煩躁等不良情緒發洩在寶寶身上。 桐媽的辦法是當情緒不佳時, 會將桐寶暫托外婆或桐爸照管, 自己做一些諸如看書、畫畫等能夠平復情緒、舒緩心情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切忌讓寶寶成為媽媽不良情緒的出氣筒或替罪羊。

小編總結:看完上面的內容, 相信大家都對媽媽對寶寶的語言禁忌有一定的瞭解了。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 可以把寶寶當作朋友, 有些話可以敞開來講, 但有些禁忌的話就是說不得的, 特別嘲笑、恐嚇和打擊他們, 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是支援, 理解和鼓勵的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