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愛流口水也可能是病

睡覺的時候流口水, 可能是睡覺姿勢不當引起的, 如趴在桌子上睡、側臥位睡覺, 都容易引起流口水。 但如果長期如此, 則可能是一些疾病的信號。

一般來說, 導致睡覺時流口水的因素有以下四種:

一, 口腔衛生不良 口腔里的溫度和濕度最適合細菌的繁殖, 牙縫和牙面上的食物殘渣或糖類物質積存, 容易引發齲齒和牙周病。 口腔內的炎癥則會促進唾液分泌。 如果口腔被細菌感染, 且疼痛明顯, 容易流口水, 就需要局部用藥促進潰瘍愈合。 如果睡覺時流出的口水有咸味, 且呈淡黃色, 很可能是由于口腔衛生不良,

Advertisiment
積存食物殘渣, 導致牙石較多、牙齦發炎引起的。

二, 前牙畸形 牙齒畸形是引起睡覺時流口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凸面型牙齒畸形患者, 其前牙向前凸出較明顯, 常出現開唇露齒, 睡覺時唇部很難完全覆蓋前牙面, 上下唇常常自然分開, 就容易流口水。 這類患者應當盡快矯正牙齒。

三, 神經調節障礙 除了上述口腔問題外, 還有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睡覺時流口水。

唾液分泌的調節完全是神經反射性的, 所謂“望梅止渴”, 就是日常生活中條件反射性唾液分泌的一個例子。 所以神經調節發生障礙, 也會導致睡覺時流口水的情況。 一些神經官能癥或其他可能引起植物神經紊亂的全身疾病患者, 睡覺時會出現交感神經異常興奮的情況,

Advertisiment
導致大腦發出錯誤信號, 引起唾液分泌增加。

四, 藥物因素 例如服用某些抗癲癇類藥物后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流口水。

“一分鐘行動”

關注肺炎球菌

肺炎球菌疾病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一組可能引發嚴重后果的感染性疾病, 包括肺炎、腦膜炎、菌血癥、中耳炎等惡性疾病, 可引發呼吸衰竭、心肌受損等嚴重后果, 甚至導致死亡。 在全球所有可通過接種疫苗預防的疾病中, 肺炎球菌疾病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首要病因。

與肺炎球菌所造成的嚴重危害形成反差的是, 多數兒童的家長對肺炎球菌的認識卻較為不足。 日前, 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聯合發起, 旨在喚起廣大家長對肺炎球菌疾病重視的大型宣傳教育項目———“一分鐘行動”在北京正式啟動。

Advertisiment
中華醫學會會長鐘南山院士在“一分鐘行動”啟動會上指出, 肺炎球菌疾病在感染初期的癥狀與普通感冒相似, 很容易被家長甚至醫務人員忽視, 以至于延誤最佳治療時間。 然而, 肺炎球菌疾病并非防不勝防, 接種疫苗就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預防手段之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