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愛流口水怎麼辦_寶寶總愛流口水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總愛流口水怎麼辦?大家都會發現小寶寶會流口水.而且有時流口水還很多, 都把胸部的衣服弄濕了。 那麼, 寶寶總愛流口水怎麼辦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寶寶總愛流口水怎麼辦

剛出生寶寶的唾液腺不發達, 往往不會流太多的口水, 而寶寶到了3~4個月的時候, 口水就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地流出來, 這在醫學上, 叫做流涎。

那麼, 寶寶流口水該如何護理呢?兒科醫生姜晶認為, 由於唾液偏酸性, 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所以對經常流口水的幼兒, 父母就應當經常為他們擦去嘴邊的口水,

Advertisiment
並常用溫水洗淨下巴, 然後可給嬰兒嘴邊、下巴處塗上溫和無刺激的嬰兒油, 以防止口水中的酸性物質損傷下巴和頸部的皮膚, 造成濕疹或皮膚過敏。

寶寶流口水多, 爸爸媽媽要留心保護好寶寶口腔周圍、下巴、脖頸的皮膚, 多用水清洗, 保持乾淨清爽, 以免出疹子或者糜爛。 媽媽給寶寶擦口水的時候, 要用乾淨柔軟的毛巾, 以免擦傷寶寶嬌嫩的肌膚。

為了防治寶寶總把衣服弄髒弄濕, 媽媽可以給寶寶帶一個吸水性好的小囤嘴。 口水增多對正在發育的寶寶, 尤其是在長牙前後的寶寶來說, 是正常的生理狀況, 不需要太過緊張, 只需要做好清潔護理就可以了。 其實, 口水有許多功用, 可以刺激味蕾,

Advertisiment
維持口腔的衛生, 還能促進舌頭的活動, 幫助寶寶, 更快地學會說話。

一般情況下, 隨著寶寶年齡的稍微增長, 咽喉的吞咽能力、嘴唇的閉合能力增強之後, 流口水情況就會漸漸緩解改善。

寶寶總愛流口水

生薑甘草藥膳方 讓孩子不再流“哈喇子”

Advertisiment

幼兒涎液過多屬於正常情況, 但實際上, 它也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生理性因素是因為隨著新生兒慢慢長大, 唾液也逐漸增多, 再加上小孩子口腔淺, 也不太會及時吞咽過多唾液, 因此便出現流涎的情況, 但程度不會太重, 所以不必過於擔心。 如果是病理性的, 家長就要及時給孩子診斷治療了, 這就是中醫裡所說的“流涎症”。

流涎症即流涎不收, 又叫做滯頤, 是小兒口水過多, 經常流出口外的一種症狀。 它的診斷依據是, 常見於3歲以內的小兒, 除了涎液不斷, 浸濕兩頤和胸前外, 幼兒口腔內和嘴角周圍還會出現小米粒大的紅疹, 或是發生潰瘍、糜爛等, 同時伴有發熱等症狀。

脾臟虛冷涎多, 就要多給患兒吃一些有溫和健脾作用的食物,

Advertisiment
比如蝦、羊肉、韭菜、花生、核桃等。 只有把脾的陽氣升起來, 體內多餘的水濕之氣經脾陽運化才能除去。 我們可以煮點生薑甘草湯給孩子喝。 用生薑3片, 甘草9克, 加水300毫升, 文火煎至150毫升, 給幼兒頻頻飲服。 每天1劑, 連服5~7天。 生薑辛而散、溫, 益脾胃, 善溫中降逆, 可以止涎唾, 在這裡起主導作用。 將甘草搭配進來, 是因為甘草味甘性平, 清熱生津益氣, 可以起到輔助作用, 使生薑溫而不燥。 這樣, 兩者就有了一個溫潤行氣, 化燥祛涎的功效。

但相對於脾臟虛寒導致的流涎症, 有的患兒卻是由於脾胃積熱造成的。 也就是說, 流涎不收的根源在脾, 但要加以辨證分型才能取得治療效果。 脾胃積熱表現出一系列熱證的特點, 有流涎黏稠,

Advertisiment
雙頰膚色紅赤、痛癢, 口角紅赤糜爛, 面赤唇紅, 啼聲響亮, 小便發黃, 大便穢臭或燥結等。 而一直流黏稠的口水, 就是由於脾胃濕熱之氣向上薰蒸造成的。 這時要吃一些清熱養胃、瀉火利脾的食物, 像綠豆湯、絲瓜湯、梨汁、西瓜汁就是不錯的選擇。 還可以試試青果石斛茶:新鮮橄欖7只(打碎), 鮮石斛9克, 加水400毫升, 用文火煮成150毫升, 給幼兒頻頻飲服。 每天1劑, 連服5~7天。 用於脾胃積熱, 清除壅滯薰蒸於口導致的小兒流涎症。

在治療的同時, 家長還要做好護理措施。 比如要及時擦拭幼兒口腔周圍浸濕的皮膚, 每天要用清水及時清洗, 讓孩子的臉部和頸部保持乾爽, 防止患濕疹。 如果出現濕疹和糜爛, 要及時去醫院診治。 最重要的一點還得提醒大家, 就是不要總等問題出現了才去心疼孩子,急著找方子、看醫生,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管好孩子的脾胃。要知道,幼兒臟腑嬌弱,對食物性味的敏感程度更強,吃得過於寒涼或溫燥都不好。並且,作為母親也是有責任的。譬如媽媽飲食過於辛辣或肥膩葷厚,餵奶時乳汁就會把這種溫燥之性傳給孩子。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需要注意很多細節。

你還可以嘗試的其他偏方:

1、桑白皮10~20克,加適量水(1碗左右),煎至水剩一多半,分2次或3次給幼兒口服。每天1劑,連服5天為1個療程,1~2個療程即可。用於小兒脾熱流涎。

2、鮮桑白皮適量,榨汁,塗于幼兒口中。每天數次。

寶寶愛流口水需警惕濕疹

對於剛正在長牙齒的寶寶來說,流口水屬於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家長們應該注意哦,如果氣溫悶熱,環境濕潤的話,流口水寶寶如果不及時清潔護理的話,嘴唇、臉蛋和下巴等容易被口水浸著的部位容易引起濕疹哦。

案例:流口水寶寶煩躁不安當警惕濕疹

近日,劉女士發現自己1歲的寶寶開始變得煩躁不安,吃飯、睡覺都受到了影響,她懷疑這與寶寶長時間流口水有關係,因為她細細觀察發現,寶寶口水浸潤到的嘴唇、下巴處出現了皮疹。因此,劉女士特意攜帶寶寶在前往兒童醫院檢查,接診醫生告訴張女士,她的兒子流口水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因為口水太多,清潔不及時加上高溫炎熱引起了濕疹,目前寶寶已經出現了輕微的濕疹。

護理:寶寶流口水應保持清潔乾爽

據兒科醫生介紹,愛流口水的寶寶,夏季要特別注意局部清潔,保持臉、嘴唇周圍、下頜及頸部皮膚乾燥,以防止口水刺激皮膚,引發皮膚炎症。家長可以給愛流口水的寶寶圍上軟布做的圍嘴,要經常換洗。若寶寶的唇周、下頜及頸部皮膚發紅、糜爛甚至脫皮,家長可應用溫水幫寶寶輕輕清洗,然後拍幹或用紙巾吸幹皮膚表面水分再用藥。藥物一定要經醫生指導使用,切不可自行塗抹成人皮膚用藥。

值得注意的是,嬰幼兒流口水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絕大多數是生理現象。當寶寶出生不久,涎腺細胞還不發達,唾液分泌很少,到了四五個月以後開始吃輔食,增加了咀嚼;同時乳牙也開始萌出,牙齦受到刺激,引起神經反射作用,這時口水就會增多。可是小兒的口腔淺,又不會把多餘的口水及時吞咽下去,過多的口水就會順著嘴角流出來,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等到兩歲半以後,滿口乳牙長齊了,流口水的現象就會改善。

提醒:家長應注意寶寶流口水的變化

有些寶寶流口水屬於病態現象,例如得了口腔炎,包括舌炎、牙齦炎等。這種情況下流出的口水帶有黃色或者淡紅色,並且有點臭味,小孩還會有輕微發熱、不願意吃東西、煩躁不安等症狀。遇到這種情況,就應請醫生診治。另外,寶寶如有吃手或者啃奶嘴等不良習慣,也會刺激口腔,愛流口水。如果是這些原因引起的口水多,家長一定要在夏季幫助寶寶脫離不良習慣,以免出現濕疹甚至潰瘍。

就是不要總等問題出現了才去心疼孩子,急著找方子、看醫生,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管好孩子的脾胃。要知道,幼兒臟腑嬌弱,對食物性味的敏感程度更強,吃得過於寒涼或溫燥都不好。並且,作為母親也是有責任的。譬如媽媽飲食過於辛辣或肥膩葷厚,餵奶時乳汁就會把這種溫燥之性傳給孩子。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需要注意很多細節。

你還可以嘗試的其他偏方:

1、桑白皮10~20克,加適量水(1碗左右),煎至水剩一多半,分2次或3次給幼兒口服。每天1劑,連服5天為1個療程,1~2個療程即可。用於小兒脾熱流涎。

2、鮮桑白皮適量,榨汁,塗于幼兒口中。每天數次。

寶寶愛流口水需警惕濕疹

對於剛正在長牙齒的寶寶來說,流口水屬於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家長們應該注意哦,如果氣溫悶熱,環境濕潤的話,流口水寶寶如果不及時清潔護理的話,嘴唇、臉蛋和下巴等容易被口水浸著的部位容易引起濕疹哦。

案例:流口水寶寶煩躁不安當警惕濕疹

近日,劉女士發現自己1歲的寶寶開始變得煩躁不安,吃飯、睡覺都受到了影響,她懷疑這與寶寶長時間流口水有關係,因為她細細觀察發現,寶寶口水浸潤到的嘴唇、下巴處出現了皮疹。因此,劉女士特意攜帶寶寶在前往兒童醫院檢查,接診醫生告訴張女士,她的兒子流口水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因為口水太多,清潔不及時加上高溫炎熱引起了濕疹,目前寶寶已經出現了輕微的濕疹。

護理:寶寶流口水應保持清潔乾爽

據兒科醫生介紹,愛流口水的寶寶,夏季要特別注意局部清潔,保持臉、嘴唇周圍、下頜及頸部皮膚乾燥,以防止口水刺激皮膚,引發皮膚炎症。家長可以給愛流口水的寶寶圍上軟布做的圍嘴,要經常換洗。若寶寶的唇周、下頜及頸部皮膚發紅、糜爛甚至脫皮,家長可應用溫水幫寶寶輕輕清洗,然後拍幹或用紙巾吸幹皮膚表面水分再用藥。藥物一定要經醫生指導使用,切不可自行塗抹成人皮膚用藥。

值得注意的是,嬰幼兒流口水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絕大多數是生理現象。當寶寶出生不久,涎腺細胞還不發達,唾液分泌很少,到了四五個月以後開始吃輔食,增加了咀嚼;同時乳牙也開始萌出,牙齦受到刺激,引起神經反射作用,這時口水就會增多。可是小兒的口腔淺,又不會把多餘的口水及時吞咽下去,過多的口水就會順著嘴角流出來,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等到兩歲半以後,滿口乳牙長齊了,流口水的現象就會改善。

提醒:家長應注意寶寶流口水的變化

有些寶寶流口水屬於病態現象,例如得了口腔炎,包括舌炎、牙齦炎等。這種情況下流出的口水帶有黃色或者淡紅色,並且有點臭味,小孩還會有輕微發熱、不願意吃東西、煩躁不安等症狀。遇到這種情況,就應請醫生診治。另外,寶寶如有吃手或者啃奶嘴等不良習慣,也會刺激口腔,愛流口水。如果是這些原因引起的口水多,家長一定要在夏季幫助寶寶脫離不良習慣,以免出現濕疹甚至潰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