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總閒不住怎麼辦_寶寶總閒不住要怎麼辦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總閒不住怎麼辦才好呢?我們知道好動是寶寶的天性, 但是如果寶寶總閒不住的話, 家長肯定都非常的擔心, 不知道應該如何是好, 那麼家長有什麼辦法來處理這種情況嗎?下文我們介紹一下寶寶總閒不住怎麼辦。

Advertisiment

活潑好動可以說說是寶寶們的天性。 有時候, 活潑點, 甚至說調皮點, 這樣對寶寶來說都是很有必要的。 可是物極必反, 什麼事都應該有個限度, 過了頭, 那就往往會有負面影響。 比方說, 寶寶過於好動的話, 不小心就會埋下“多棟症”這隱患。

臨床研究發現, 發生多動行為的寶寶, 幾乎都在出生後十八個月以內, 這個階段被稱為感知運動能力發展期, 如果說這個階段調控失誤, 就會造成感知與行動之間的聯繫產生障礙, 於是情緒不穩定、衝動, 難以抑制自己的行為, 不停地動來動去, 不能持久。

因此, 對於那些閒不住的寶寶,

Advertisiment
應該要適當調一下, 而且應該注意這個問題。 既要滿足寶寶好動的需要, 又要有所限制, 既要尊重孩子的自由, 又要積極引導。

為此, 提供一些建議:

對於閒不住的寶寶, 每天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寶寶盡興活動, 到室外去運動、玩耍, 活動到筋疲力盡, 讓寶寶的精力充分發洩。 盡興活動之後, 安排孩子安靜活動, 必要時軟、硬兼施穩定孩子。 總之, 每天必定要有一定的時間段讓孩子安詳下來。

除此之外, 給寶寶自由並不代表著可以沒有規矩, 給寶寶立一些合理的規矩是很有必要的。 要告訴寶寶, 什麼不能做, 不能做的必須不要做。 在這樣的服從規則下, 寶寶才可以懂得什麼事情是正確的, 什麼事情是恰當, 這樣寶寶就可以控制好一些盲動的欲望。

Advertisiment
通過這樣的帶有強迫性的安詳, 寶寶才可以從活動之中感到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兒童“好動”是天性

儘管有些孩子的確很好動, 很像多動症的症狀, 但是並非就是多動症。 為什麼這樣說?多動症之外造成孩子好動的情況有哪些呢?

一是年齡特徵 孩子年齡小, 活潑好動是他們的本性, 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這是孩子和大人的一個最明顯的外在區別。 反之, 小小孩童像個大人似的沉穩不動, 倒真是個令人擔憂的事了。

二是氣質特徵 人的氣質有不同的類型, 有一種類型叫做多血質。 多血質的孩子的明顯特點就是活潑好動, 情緒不穩, 注意和興趣容易轉移, 做事常常不夠專心。 年齡越小, 氣質類型的特徵就越明顯。

Advertisiment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三是智力特徵 人的智力是有差別的。 有的孩子智力確實比一般孩子明顯高出一截。 這樣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在一起上學, 教學內容就會讓他們“吃不飽”, 他們就學有餘力。 這些多餘的精力怎麼辦?孩子是不會安排自己的精力的。 於是, 就常常表現為不注意聽講, 活潑好動, 時間一長還會形成習慣。 結果, 讓人沒看出他們有多少聰明卻看到了他們的多動。 相反, 另一些孩子可能是知識上有了較多的缺漏, 失去興趣和信心, 因而面對課本和作業難於集中注意, 總想做點別的活動。

四是教養習慣 有些孩子還會因為從小教養失當, 養成了不能安靜的習慣。 習慣一經形成是很難改變的, 也常常表現為多動。

Advertisiment

五是標籤效應 人的心理行為的發展有個很奇怪的現象, 就是常常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 說的通俗些就是, 認為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自己就常常成為怎樣的人。 孩子呢?更是如此。 只是孩子是從大人那裡學來的。 就是說, 大人認為孩子是個怎樣的人, 孩子常常就成為怎樣一個人。 正因如此, 孩子常常會來“證實”大人的評價似乎總是有根據的。 因為孩子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大人的評價常常形成孩子的自我認知, 於是就朝著大人評價的方向發展了。 這裡, 大人的評價如同一個標籤, 所以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標籤效應”。 就是說, 有些孩子的類似多動症的表現, 是大人不經意間經常的評價“培養”出來的。

對付寶寶閒不住可以做的四招

第1招:多運動

最好讓多動的寶寶忙起來,讓他把體內的能量消耗掉,可以安排他做一些與身體動作有關的事情。比如,常規的體育鍛煉,跑步、游泳、踢球等,每次時間不要持續太長,讓他能輪著玩、換著玩,保持足夠的新鮮感。

第2招:培養興趣

幫助寶寶培養一些特別的、能修身養性的、與身體有關的興趣愛好。

例如鋼琴,非常適合多動的寶寶。事實上,大部分多動的寶寶都喜歡樂器,尤其是打擊樂器,他們喜歡聲音,樂於製造聲響;

例如游泳,與水接觸能讓寶寶內心舒適和平靜,游泳帶來的肢體運動也使他們的身體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第3招:掌握行為規範技巧

在教育問題上,媽媽需要掌握一些行為規範的技巧,而不是簡單限制或懲罰他。

多請寶寶幫忙,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去超市購物,請他幫你從貨架上找東西,讓他沒時間去搞破壞,又增加自信,還能加深親子關係。

平靜地告訴他怎麼彌補過失,給他將功補過的機會。其實很多時候做錯事他自己是知道的,只是為了逃避懲罰本能地做了一些讓你非常生氣的事情。這時如果不計前嫌地給他將功補過的機會,無疑是教會了他什麼才是正確的,也避免了親子間的進一步對抗。

家裡所有的人教育要一致,並且堅持。不能這個教育那個護短,這邊教育那邊拆臺,即使是懲罰,也一定堅持下去,直到寶寶吸收教訓為止。當然,這裡的懲罰不建議是簡單粗暴的打罵,可以採用“剝奪法”:剝奪寶寶一段時間吃零食的權利,一段時間玩喜歡的玩具的權利……

多表揚,多鼓勵。多動的寶寶由於自我控制能力弱,日後常常導致各種行為問題和學業問題,繼而影響自信,逐漸成為問題孩子。所以在生活中,還是要多關注多動寶寶積極的方面,對他做對的事情即時表揚。這樣做,一方面會讓他覺得自己不是一無是處,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建立起你的權威,讓寶寶知道你是賞罰分明的人。

培養規律的作息。長期規律作息的培養可以幫助寶寶培養自控能力。

第4招:吃天然食品

科學表明,有些食物會增加寶寶的亢奮水準,如果你實在束手無策,可以試試從飲食上來做一些調整,即儘量攝入天然食品,減少深加工食品的攝入。

對付寶寶閒不住可以做的四招

第1招:多運動

最好讓多動的寶寶忙起來,讓他把體內的能量消耗掉,可以安排他做一些與身體動作有關的事情。比如,常規的體育鍛煉,跑步、游泳、踢球等,每次時間不要持續太長,讓他能輪著玩、換著玩,保持足夠的新鮮感。

第2招:培養興趣

幫助寶寶培養一些特別的、能修身養性的、與身體有關的興趣愛好。

例如鋼琴,非常適合多動的寶寶。事實上,大部分多動的寶寶都喜歡樂器,尤其是打擊樂器,他們喜歡聲音,樂於製造聲響;

例如游泳,與水接觸能讓寶寶內心舒適和平靜,游泳帶來的肢體運動也使他們的身體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第3招:掌握行為規範技巧

在教育問題上,媽媽需要掌握一些行為規範的技巧,而不是簡單限制或懲罰他。

多請寶寶幫忙,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去超市購物,請他幫你從貨架上找東西,讓他沒時間去搞破壞,又增加自信,還能加深親子關係。

平靜地告訴他怎麼彌補過失,給他將功補過的機會。其實很多時候做錯事他自己是知道的,只是為了逃避懲罰本能地做了一些讓你非常生氣的事情。這時如果不計前嫌地給他將功補過的機會,無疑是教會了他什麼才是正確的,也避免了親子間的進一步對抗。

家裡所有的人教育要一致,並且堅持。不能這個教育那個護短,這邊教育那邊拆臺,即使是懲罰,也一定堅持下去,直到寶寶吸收教訓為止。當然,這裡的懲罰不建議是簡單粗暴的打罵,可以採用“剝奪法”:剝奪寶寶一段時間吃零食的權利,一段時間玩喜歡的玩具的權利……

多表揚,多鼓勵。多動的寶寶由於自我控制能力弱,日後常常導致各種行為問題和學業問題,繼而影響自信,逐漸成為問題孩子。所以在生活中,還是要多關注多動寶寶積極的方面,對他做對的事情即時表揚。這樣做,一方面會讓他覺得自己不是一無是處,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建立起你的權威,讓寶寶知道你是賞罰分明的人。

培養規律的作息。長期規律作息的培養可以幫助寶寶培養自控能力。

第4招:吃天然食品

科學表明,有些食物會增加寶寶的亢奮水準,如果你實在束手無策,可以試試從飲食上來做一些調整,即儘量攝入天然食品,減少深加工食品的攝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