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真or假 寶寶懶惰也會遺傳的?

我們普遍認為, 懶是人後天養成的行為習慣, 但科學家通過對大鼠的研究表明, 人的懶惰, 很可能是會遺傳的!另外有專家指出寶寶懶惰更多源于家長不當的教育方式, 家長想要改變改變寶寶懶惰的毛病, 只能是循循善誘了。


人的懶惰, 很可能是會遺傳的

一、研究顯示, 懶惰有遺傳因素

密蘇裡大學的新研究顯示, 某些基因特徵可能會影響到人是否積極鍛煉並保持活力。 弗蘭克。 布思教授與邁克爾。 羅伯茨博士後研究員成功選育了表現出極端好動或極端懶惰特徵的大鼠。 他們將大鼠放進帶轉輪的籠子裡,

Advertisiment
並測量其在6天內的主動奔跑量。 隨後他們讓跑得最多的26只大鼠互相繁殖, 讓跑得最少的26只也互相繁殖, 重複了10代後他們發現, “愛跑”系大鼠的主動奔跑量比“懶惰”系的大鼠多10倍。

育出了“勤快”鼠和“懶惰”鼠之後, 研究者們測定了這些大鼠肌細胞中的線粒體水準, 比對了身體組成, 並對其基因進行了全面評定。 研究顯示兩種大鼠在身體組成和肌細胞中的線粒體水準存在差別, 而最大的發現是這兩系大鼠之間的基因差異。 基因也許在激勵鍛煉方面發揮了作用, 甚至對人也是如此, 那就是說懶惰可能是遺傳所致。

二、寶寶懶惰更與教育方式有關

9個月的孩子明明可以自己拿奶瓶喝水, 但孩子就是不拿, 非要父母送到嘴邊。

Advertisiment
按照目前各大醫院兒保科通用的0~2歲神經心理發育標準, 一般要求9個月大的嬰幼兒就要開始學會部分生活自理, 12個月的孩子穿衣應該知道配合, 15個月應該會自己脫襪子、穿鞋等, 但實際上只有少數不到兩成的孩子可以勉強應付。

寶寶社交行為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落後,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過於溺愛孩子, 因而給孩子包辦一切, 孩子失去鍛煉的機會。 特別是現代家庭的隔代教育, 老人格外疼愛, 處處保護遷就孩子, 替他穿衣、整理玩具, 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飯, 這不僅扼殺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 還容易使孩子變得懶惰、自私、弱不禁風。

三、戒懶惰, 從改變教育方式開始

雖然懶惰有基因遺傳的因素,

Advertisiment
但懶惰畢竟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去改變的。 讓寶寶戒除懶惰的毛病, 家長可以從改變孩子教育方式開始, 培養寶寶勤快的好習慣。


懶惰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去改變的

1、商量一下怎麼辦

家長很多時候都是採用命令式要求孩子去做某件事情, 有時候寶寶會乖乖就範, 但更多時候他們是抱著抗拒的心理。 家長想要孩子去買瓶醬油, 或者想讓他多活動活動不要賴在床上時, 不妨以一種商量的語氣, 進行雙向溝通。

家長可以蹲下來, 看著孩子的眼睛, 用商量的語氣向他提出你的要求。 比如你想要他收拾一下地上的玩具, 媽媽可以說:“寶寶不如收拾一下玩具吧”, 這比“快去收拾一下你的玩具”效果會好得多哦!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拒絕, 媽媽可以瞭解一下他的想法, 學會角色轉換, 站在他的角度看問題, 如果他只是懶懶地回應你“等一下”, 那麼媽媽可以叫他給你一個明確的時間期限, 讓他能夠“鄭重其事”一點。

2、爸媽身體力行

媽媽在家裡忙東忙西, 爸爸卻在沙發上抖抖腳看電視, 孩子的懶惰, 就有可能是學著爸爸的樣子了!想要孩子充滿活力, 家長身體力行, 帶動孩子動起來。 在大掃除中, 可以通過“家庭大會”協議好分工, 讓他也承擔一份家庭責任。 給孩子提供選擇比直接地安排任務更能讓他感到快樂。 和家長一起做家務, 這讓孩子感覺像個小大人一樣, 即使很累但親子之間的互動和親密感讓他感到快樂。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僅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

Advertisiment
而且在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時也能積極主動幫助他人, 增強孩子的成就感, 只要孩子做事, 就儘量鼓勵少批評。 當他把事情做完了, 不管結果怎樣, 家長一定要以鼓勵的方式來評價, 小孩子都是喜歡聽誇獎的話的, 多用誇獎、鼓勵的教育方式, 這讓孩子充滿成就感, 更有激情活力。

3、孩子學會自理生活

我們都知道溺愛只會讓孩子像溫室的蘋果, 難以經受風雨;過多生活上的包辦, 也只會讓孩子不懂得照顧自己。 家長要學會適當地放手, 給孩子更多的成長和發展空間, 才是對孩子最真摯的關愛。

家長在孩子年紀小時就應該培養孩子的自理意識和能力, 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在2歲左右會常把“我自己來”掛在嘴邊,這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最佳時期。孩子學著自己拿勺子吃飯,自己穿衣穿鞋子,他們的動作笨拙,也經常出錯,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不要因為他的動作慢和錯誤就搶著要幫他完成。


家長可以用些小巧思來提高寶寶的自理能力

家長可以用些小巧思來提高寶寶的自理能力,比如給孩子買娃娃換裝的玩具,多給娃娃準備幾套衣服,系扣子的、拉拉鍊的、直接過頭的衣服等,媽媽根據寶寶的能力有意識地給寶寶佈置一些“穿衣任務”。

4、和寶寶一起動起來

窩在家裡只會越來越懶,如果家長和孩子都感覺無所事事,為什麼不趕快起來運動運動呢?家長和孩子一起鍛煉是最值得推薦的親子活動。家長可以和孩子組成小隊比賽,這很容易拉進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建立“哥們”的友誼,促進親子關係;鍛煉也能夠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讓孩子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

家長不妨利用週末的時間,讓孩子選擇一項他喜歡的體育運動,家長積極參與其中。有時我們會看到孩子在游泳池游泳,家長在岸上觀看的情景,家長的置身其外會讓孩子感覺沒意思,因此家長應盡可能地融入孩子喜歡的活動中。愛運動的孩子總是精力滿滿的,一無聊就做運動,這樣想在家“養懶”也很難了!

孩子在2歲左右會常把“我自己來”掛在嘴邊,這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最佳時期。孩子學著自己拿勺子吃飯,自己穿衣穿鞋子,他們的動作笨拙,也經常出錯,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不要因為他的動作慢和錯誤就搶著要幫他完成。


家長可以用些小巧思來提高寶寶的自理能力

家長可以用些小巧思來提高寶寶的自理能力,比如給孩子買娃娃換裝的玩具,多給娃娃準備幾套衣服,系扣子的、拉拉鍊的、直接過頭的衣服等,媽媽根據寶寶的能力有意識地給寶寶佈置一些“穿衣任務”。

4、和寶寶一起動起來

窩在家裡只會越來越懶,如果家長和孩子都感覺無所事事,為什麼不趕快起來運動運動呢?家長和孩子一起鍛煉是最值得推薦的親子活動。家長可以和孩子組成小隊比賽,這很容易拉進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建立“哥們”的友誼,促進親子關係;鍛煉也能夠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讓孩子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

家長不妨利用週末的時間,讓孩子選擇一項他喜歡的體育運動,家長積極參與其中。有時我們會看到孩子在游泳池游泳,家長在岸上觀看的情景,家長的置身其外會讓孩子感覺沒意思,因此家長應盡可能地融入孩子喜歡的活動中。愛運動的孩子總是精力滿滿的,一無聊就做運動,這樣想在家“養懶”也很難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