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體溫正常情況下一日之內也有所波動,
通常在晨間最低,
起床活動後逐漸升高,
至下午達到高峰,
以後又逐漸下降。
一晝夜內體溫的波動一般在1℃左右(如系夜間工作者,
也可能表現為倒置現象)。
在劇烈運動、情緒激動、大量蛋白質飲食後,
以及外界環境溫度突然升高,
可使體溫有暫時性的輕度上升。
 兒童由於代謝率較高,
故體溫可較成年人略高。
正常小兒體溫一般為36.4℃~37.4℃,
餵奶或飯後、運動、哭鬧、衣服過厚、室溫過高等均可使小兒短時間內產熱增加,
散熱減少,
而使體溫暫時升高(可達38℃以上);相反,
若饑餓、低熱量飲食,
Advertisiment
尤其是體弱兒童處於少動狀態或保暖條件差時,
則可使體溫降低至35℃左右。
小兒時期年齡越小,
因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功能越差,
體表面積相對地越大,
皮膚汗腺發育越不全,
所以體溫調節亦越差;尤其新生兒皮下脂肪薄、肌肉不發達、運動力弱,
故體溫更易波動。
 老年人則與小兒相反,
體溫有降低趨勢。
女性體溫一般較男性體溫稍高,
在月經期的體溫較平時為低,
而在月經前期及妊娠早期可有持續性的體溫輕度升高。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體溫的升高,
這種稱之為生理性體溫暫時增高,
在臨床上並無重要意義,
但一定要注意除外病理性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