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盤點:1-2歲寶寶的家庭教育

1-2歲寶寶如何教育?這個階段的寶寶生理和行為上有哪些特徵呢?一起來瞭解下1-2歲寶寶教育問題。

家庭教育觀念是一個具有時代性特點的概念, 它對兒童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 最得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 孩子最終是成為天才還是庸才, 不取決於天賦的大小, 關鍵取決於他或她從生下來到五六歲的教育——卡爾威特。 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確很重要, 那麼1-2歲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樣進行家庭教育呢?

1歲以後由於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應該讓幼兒吃母乳或牛奶為主轉變為吃飯。

Advertisiment
這就需要父母從飲食上保證幼兒身體發育所需要的一切營養物質, 並且使幼兒養成定時定量進食、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的飲食習慣。 而這些好習慣又恰恰是幼兒適應外部環境、抵抗疾病侵襲的堅強後盾。 只有以良好的身體做保證, 才可以使幼兒在新的年齡階段適應其生理發展的巨大變化。

(一)生理特點及教育

幼兒在1歲2個月左右就可以獨立行走了。 此時的父母一定不能因為怕孩子摔跤而剝奪幼兒行走的權力, 也不能過量練走路而使幼兒腿部肌肉發展受阻礙。 獨立行走標誌著幼兒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隨著獨立行走這一生理現象的出現, 幼兒會產生很多的心理變化, 如會有跟成人一樣的感覺,

Advertisiment
會有一種成就體驗。 儘管這些心理現象還屬於萌芽狀態, 但畢竟是今後心理發展的基礎。

1歲6個月以後, 幼兒手部的精細動作會通過訓練有很大發展, 比如讓幼兒做一頁一頁地翻書、穿珠子、搭積木等等動作, 會使幼兒在手指靈活運動的同時刺激幼兒大腦的發育。 正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兒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

(二)心理特點及教育

幼兒手的靈活運動和獨立行走會使幼兒擴大認識世界的範圍。 1—2歲的幼兒開始對玩具感興趣, 此時的父母一定要注意為幼兒選購玩具不能只求量多或憑自己的興趣愛好, 而應該考慮到幼兒自身對玩具的喜好及玩具本身的安全性和教育性。

Advertisiment
玩具對孩子來講猶如天使, 幼兒在玩玩具的過程當中, 不但要動手、動眼, 隨之啟動的還有一些心理活動, 如注意與想像, 幼兒會對玩具的某個特性產生注意, 進而發生一些簡單的想像。 這個時候, 若父母細心觀察、加以引導, 就會使幼兒的這種無意注意與無意想像儘早地轉變為有意注意和有意想像。 這對幼兒今後的學習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1歲6個月以後, 幼兒就開始了積極的言語活動。 這時的幼兒會突然很愛說話, 並且時不時模仿父母的一些語言習慣。 基於幼兒學習語言的主要方法是“模仿, 此時的父母一定要時刻留心自己的語言是否規範、合適, 讓幼兒無論從父母的有意教育上還是無意影響上都可以得到一個能夠模仿、學習的榜樣。

Advertisiment
這一時期的幼兒由於生理與認知的原因, 都會以簡單的電報式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而父母應該做到在理解幼兒的基礎上再對其施加教育影響。 比如, 孩子想吃餅乾, 他會說:“媽媽, 餅乾。 此時即使母親理解了幼兒的意圖也必須用完整的語言來感染他, 你可以問他:“寶寶是不是想吃餅乾?媽媽現在就給你拿一塊餅乾。 然後讓幼兒與你一起說:“媽媽, 我要吃餅乾。 待幼兒說完整這句話後, 再將餅乾給到幼兒手中。 長此下去, 幼兒會在父母刻意營造的這種語言環境中努力去掌握人與人交往的基本方式—語言交流。

1—2歲的幼兒尚處於完全模仿階段, 幼兒對任何事物的反應都來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的影響,

Advertisiment
故而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言行的正確性。 此階段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家中的環境, 都會給幼兒的性格打下烙印, 比如家中總是整整齊齊、乾乾淨淨, 幼兒長居此處也會養成愛整潔的良好性格特徵。 再比如, 此時父母可以引導或讓幼兒一起收拾玩完的玩具, 這會讓幼兒養成有責任心, 做事有頭有尾的良好性格特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