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盤點三大幼稚教育誤區及其應急措施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相信這是很多父母的心願。 所以父母從幼兒時間就開始給寶寶培養各種興趣愛好,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一不小心, 爸爸媽媽們就會走進誤區, 嚴重的時候甚至耽誤了孩子的美好前途喔。 下面小編來盤點幼稚教育的三大誤區, 父母要注意記下應急措施了!


瞭解寶寶的興趣很重要

誤區一:不瞭解寶寶的興趣, 盲目報名

鏡頭:貝貝的媽媽看到鄰居家的寶寶報名上了鋼琴班, 聽到隔壁每天傳來叮叮咚咚的琴聲, 於是也興沖沖地跑去給貝貝報名。 過了幾天, 又聽親戚說,

Advertisiment
畫畫能鍛煉寶寶的想像力, 於是就到處打聽哪裡有繪畫班, 又給貝貝報了繪畫班。

又過了幾天, 看到貝貝能很專注地看公園裡的爺爺們下圍棋, 貝貝媽媽便想到圍棋能培養貝貝的思維能力, 又張羅著給貝貝報名圍棋班……就這樣, 媽媽為貝貝換報了5、6個興趣班, 花了不少報名費。

其實, 貝貝媽媽這時還沒有真正的摸到貝貝的學習興趣在哪裡, 不光浪費錢財, 而且耽誤了時間, 由此造成的最大弊端是, 無形中養成了貝貝見異思遷, 做事沒長性的不良習慣。

專家的話:留心觀察, 發現寶寶的已有興趣

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 父母要多留心觀察寶寶, 看准了寶寶對哪些事物感興趣, 然後從這些已有的興趣下手。 比如, 貝貝媽媽發現貝貝對圍棋感興趣,

Advertisiment
那就每天帶著貝貝去公園看爺爺們下棋。

同時, 媽媽可以買來圍棋, 讓貝貝學習下圍棋。 在學下棋的過程中, 應該從圍棋的基本規則及入門知識開始, 當寶寶碰到不懂或疑難問題的時候, 媽媽一定要耐心地不厭其煩地進行指點, 在開始的博弈過程中, 要故意讓寶寶贏棋, 這樣能更有效地激發孩子學棋的興趣和深入學習的自信心。

 
沒有興趣的興趣班, 累了寶寶

誤區二:忽視寶寶的年齡, 要求過高

鏡頭:晶晶爸爸給3歲的晶晶報名上了鋼琴班。 一個月過去了, 晶晶爸爸發現, 晶晶絲毫沒有進步。 而他的同事有個寶寶只有4歲, 同樣學了一個月, 卻已經達到了第二階段。 所以, 晶晶爸爸很生氣, 他覺得晶晶沒有努力練琴,

Advertisiment
他還懷疑晶晶沒有彈鋼琴的天賦。

專家的話:循序漸進, 放低對寶寶的要求

寶寶的學習效果和年齡有很大的關係, 不同年齡的寶寶學習效果不同。 晶晶3歲參加了鋼琴班的學習, 與4歲的寶寶比起來, 進步緩慢, 成效甚微, 這並不能說明晶晶沒有努力、沒有學習鋼琴的天賦。 而真正的原因是, 晶晶各方面的能力還沒有達到4歲寶寶的程度, 比如對音樂的理解力, 手、眼、腦的協調能力等等。

所以晶晶爸爸沒有必要操之過急, 這麼快就給晶晶下定論。 而是應該先瞭解寶寶在各個年齡層的特點, 放慢學習進程, 循序漸進, 讓晶晶快樂地學鋼琴。 等到晶晶4歲, 各種能力達到相應的程度之後, 自然而然就學會了。 孩子的爸爸,

Advertisiment
你千萬別小看這1歲的差距對孩子來說的多麼地重要哦。


父母需要尊重寶寶的意見

誤區三:興趣班如同趕場, 累了寶寶, 苦了父母

鏡頭:每個週末都是悅悅最忙的時候, 因為她這一天要上3個興趣班, 如同演員趕場子一樣, 忙得不可開交。 悅悅一大早就被叫起床, 趕著去珠心算班上課, 下課後又急急忙忙回家吃飯, 準備下午的舞蹈班和表演班。 一天下來, 悅悅比平時去幼稚園上課還要忙。

專家的話:太多的興趣班會讓寶寶感到膩煩

如果一味地讓寶寶參加各種興趣班, 容易讓寶寶感到疲勞、膩味, 會引起寶寶的抵觸情緒, 不願再學習。 用趕場子一樣的節奏去上興趣班, 會讓悅悅失去了很多玩樂的時間, 會讓她覺得是珠心算班、舞蹈班和表演班奪走了她的遊戲時間,

Advertisiment
從而不願意學習, 對正在學習的內容也會漸漸失去興趣, 使得原本很有可能發展的一些興趣就這麼被扼殺了。

另外一方面, 寶寶的年齡較小, 需要父母的關愛。 過多的興趣班佔據了原本的親子時間, 使得父母和寶寶交流的機會變少了, 長此以往, 容易讓寶寶覺得孤單、寂寞, 和父母之間產生隔閡, 脾氣也逐漸變得暴躁、不聽話。

小編總結:既然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而報讀興趣班, 父母就應該先瞭解寶寶的愛好, 不要盲目跟風報讀, 自認為是好的, 就給寶寶報。 一旦寶寶不喜歡、不感興趣, 父母又強迫寶寶去學, 很可能會激發寶寶的逆反心理, 弄得兩方都不開心。 所以父母應該諮詢寶寶的意見, 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受尊重的,寶寶自然會有興趣學習了。 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受尊重的,寶寶自然會有興趣學習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