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的症狀有什麼

白喉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是由白喉桿菌傳染的, 發病季節一般是秋冬季, 春天也有發生。 白喉傳入人體的潛伏期為1-6天, 通過呼吸, 飛沫, 餐具, 污染的手, 玩具, 手帕等多種方式都能傳播, 因而受傳染的主要是抵抗力低下的2-5歲的小兒。 白喉可分為四種類型, 其發生率依次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 我們就為您一一講解不同種類的白喉症狀, 讓您對白喉做到心中有數, 及時預防。

一、咽白喉

1.輕度症狀:扁桃體稍紅腫, 發熱和全身症狀輕微, 其上有點狀或小片狀假膜, 數日後症狀可自然消失。

Advertisiment
症狀與扁桃體炎很相似, 易被誤診。

2、中度症狀:噁心、嘔吐、乏力、胃納差、頭痛、輕至中等度發熱和咽痛, 與輕度症狀相比, 扁桃體中度紅腫, 其上可見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 但範圍仍不超出扁桃體。 有時假膜帶黃色, 混有血液, 暗黑色。 假膜開始較薄, 邊緣較整齊, 不易剝去, 若用力拭去, 可引起小量出血, 並在24小時內又形成新的假膜。 此時症狀明顯, 易於發現。

3、嚴重症狀:口腔有腐臭味, 頸淋巴結腫大, 甚至可出現淋巴結周圍炎, 頸部腫大如“牛頸”。 懸雍垂、齶弓、上齶、咽後壁和鼻咽部, 甚至延及口腔粘膜都會出現症狀。 扁桃體和咽部水腫、充血明顯。 假膜在12~24小時內蔓延成大片。 咽白喉的咽部疼痛大多不顯著。 全身中毒症狀嚴重者可有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嘔吐、高熱或體溫不升、煩躁不安、脈細速、血壓下降,

Advertisiment
或有心臟擴大、心律失常, 亦有出血、血小板降低等危重症狀。

通過發病最多的咽白喉症狀, 我們就可以看出, 白喉與其他傳染病並不相同, 發病不急, 但如果不能對白喉提高警惕, 多檢查嗓子, 在病的早期就容易被忽略, 這對防止蔓延和及時正確治療都是不利的。

二、喉及氣管支氣管白喉

大多由咽白喉擴散至喉部所致, 亦可為原發性。 多見於1~5歲小兒。 喉鏡檢查可見喉部紅腫和假膜。 假膜有時可伸展至氣管和支氣管, 嚴重者細支氣管內亦有假膜形成。 起病較緩, 伴發熱, 咳嗽呈“空空”聲, 聲音嘶啞, 甚至失音。 同時由於喉部有假膜、水腫和痙攣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症狀,

Advertisiment
吸氣時可有蟬鳴音, 嚴重者吸氣時可見“三凹征”, 患者呈現驚惶不安和紫紺。

三、鼻白喉, 皮膚或傷口白喉, 其他白喉

鼻白喉多見於嬰幼兒, 原發於鼻部者較多。 病變範圍小, 全身症狀輕微, 主要表現為漿液血性鼻涕, 以後轉為厚膿涕, 有時可拌鼻衄, 常為單側性。 鼻孔周圍皮膚糜爛及結痂, 發紅、鼻前庭或中隔上可見白色假膜。 皮膚或粘膜直接或間接感染而得。 本型症狀雖不重, 但病程遷延, 且易於傳播白喉。 食管、中耳、外☆禁☆陰、臍、眼結膜等處偶爾可發生白喉。 局部有炎症和假膜, 常伴繼發感染。 全身症狀輕。 第三類白喉發病較少, 不常見。

白喉對於小兒是個安全的隱患, 重者心力衰竭, 呼吸道閉塞而死亡。 及時的給孩子打白喉預防針,

Advertisiment
發病時嚴格隔離, 對帶菌者都要徹底的治療, 才能避免復發的可能。 白喉早期發病不易察覺, 但上述一些明顯的症狀, 媽媽還是要掌握, 要避免嚴重情況的發生, 關鍵還是在於早發現早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