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疾病治療貴在一個“早”字

截癱的嚴重性人所共知。 除外傷性截癱及神經系疾患(如橫貫性脊髓炎、側索硬化、脫髓鞘病等)外, 多種截癱均可以治療, 關鍵是要早期發現和進行正確治療。

上頸椎畸形及寰樞脫位 在病人成長發育中, 可逐漸發生寰樞脫位壓迫脊髓。 這些病人髮際多較正常人為低。 在兒童及青年中還可因上呼吸道感染致上頸椎韌帶鬆弛而發生寰樞脫位, 進而壓迫脊髓。 因此一旦病人表現頸部活動困難、上肢及下肢出現麻木無力時, 應及早到醫院骨科檢查。 經治療後, 截癱可以恢復。

脊髓型頸椎病與頸椎間盤突出 脊髓型頸椎病多見於60歲左右的病人,

Advertisiment
病程發展緩慢, 手及下肢逐漸麻木無力, 病變多在第2-3節頸椎。 頸椎間盤突出約在50歲左右發生, 常突然發病或有輕微外傷即出現上下肢麻木無力, 多數為一個椎間盤突出。 這兩種病人輕者行動費力, 重者需人扶持幫助生活, 若能及時進行外科治療, 截癱可完全恢復或大部恢復。

胸椎骨狹窄 多見於50-60歲中老年人, 與頸椎病的區別是雙上肢正常。 此病診斷較為困難, 病人就診時, 常已發病數年。 診斷主要依據為胸椎X線片、脊髓造影、CT結果。 我們採用整塊半關節突椎板切除術治療, 截癱均獲恢復。

脊柱腫瘤 脊椎的腫瘤可壓迫脊髓而發生截癱, 其發病年齡不定。 良性腫瘤者可行手術及放療,

Advertisiment
使截癱恢復;對惡性腫瘤或轉移瘤者, 我們通過手術、放療及化療, 雖然不能治癒原發腫瘤, 但可使截癱恢復, 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

椎管內腫瘤 髓外腫瘤起於神經根, 壓迫神經根者常有疼痛, 在胸椎者還有束帶感, 下肢麻木無力多自腳開始, 向上進行性加重。 有的神經纖維瘤其脊椎外部分可相當大, 但其根源仍在椎管內, 手術治療, 效果多良好。 脊髓內腫瘤, 因不壓迫神經根, 多無痛、無束帶感, 麻木從上部胸腰部開始, 漸向下至下肢麻木、無力。 手術或放療, 有一定效果, 但治癒困難。

脊柱結核與硬膜周圍結核 多見於青少年, 發病緩慢, 常有背痛和食欲不振、日漸消瘦、體重減輕、夜間盜汗、下午發熱等。 出現下肢麻木無力時,

Advertisiment
表示結核病灶已壓迫脊髓。 抗結核治療與及時手術可使截癱恢復。 少數硬膜周圍結核, 並無脊柱結核, 需做磁共振檢查及手術中檢查方能診斷。

腰椎間盤突出壓迫馬尾神經多見於中青年, 常僅累及小腿及足肌, 使之麻木無力, 有的排尿困難, 及時手術治療, 可以恢復。 有排尿困難者, 延誤治療, 其恢復可能受影響。

以上多種截癱的早期診斷, 有賴於病人發現輕微截癱症狀後及時到骨科進行全面系統的神經科正規檢查, 切忌亂投醫。

誘發電位檢查可最早發現脊髓受壓。 有的病例開始即做磁共振檢查, 若未發現問題就認為不是脊柱疾患, 其誤診原因是未做系統的物理及神經系統檢查, 以致磁共振檢查的部位不準確而延誤診斷。

Advertisiment
還有些病人因行動不便, 由其家人找認識的專家, 看X線片、CT或磁共振圖片, 殊不知其表現並不能全面代表病人情況。 即便有經驗的骨科醫生, 也不能僅憑X線片或CT來決定診斷, 而需要結合檢查病人的體征, 結合各種發現才能做出正確診斷。

對於截癱的治療, 貴在一個“早”字。 此外, 對上述疾患所致的截癱進行藥物治療及理療一般無效, 牽引、推拿有害, 而及時正確地手術治療, 可使大多數截癱恢復。 否則, 脊髓受壓日久, 將因缺血而纖維化, 即便手術也難完全恢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