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心寶寶的情緒自虐行為

自從女兒璐璐出生以來, 如今已經過去了7個多月, 關女士和丈夫從來都沒有睡過一個完整的覺。 不知什麼原因, 寶寶總是沒完沒了地哭, 其實, 她的身體並沒有什麼疾病。 在長期疲勞的狀態下, 夫妻倆即使在雙休日也休息不過來, 因為白天照顧女兒同樣身心疲憊。 最近, 關女士又發現了新問題, 那就是女兒的脾氣似乎變得特別急躁, 一旦要吃要喝要睡, 就突然大哭, 就算你把飲食放在她嘴邊, 她還要哭上很長時間才能安靜下來, 有時吃完喝完還要哭一陣子。 看上去, 寶寶仿佛對自己的痛苦體驗有著很強的記憶,

Advertisiment
反應很強烈, 而媽媽的情緒也時常跟著寶寶變得糟糕。

虐待情緒等於虐待大腦

例1:7個月的璐璐並無身體不適, 但是她的哭不分晝夜, 家長很難安慰, 除非自己哭得累了、困了, 才會停止, 不像有的寶寶, 能自己躺在小床上安靜地玩一會兒。

例2:家裡來了一個小夥伴, 從小夥伴一進門開始, 2歲的棟棟就不停地哭, 小夥伴走到哪兒, 他就跟著在哪兒哭, 本來咳嗽就沒好, 現在他一哭, 反而咳嗽得更厲害了。

例3:21個月的飛飛是個很愛發脾氣的寶寶, 他一發脾氣就用手抓臉, 臉被抓得痕跡斑斑, 媽媽很是心疼, 雖然想了很多辦法, 但是總也不見效。

例4:剛上幼稚園的小寶寶都要哭一陣子, 但是嬌嬌比別人哭得聲音更大、時間更長、更厲害,

Advertisiment
老師怎麼勸她, 她都得不到安撫, 坐在小椅子上使勁地哭, 一個月還沒有適應, 老師擔心她嗓子哭壞了, 就勸她退園了。

除了具有一些自我保護的本能以外, 小寶寶一般都還沒有自覺、主動保護自己的意識和能力。 因此, 一旦遇到不順心的情景, 有的寶寶就過度反應, 強烈地發洩消極情緒。

凡是虐待自己情緒的寶寶, 都容易出現既依賴他人、又不容易接納他人勸慰和幫助的傾向, 同時還不善於自我調整情緒, 結果就剩下純粹的鬧騰, 長久下去, 將不利於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個性。 科學家經研究發現, 在寶寶出生之後, 前3年的情緒會影響大腦的變化, 凡是善待自己情緒的寶寶, 其腦厭質顳葉扁桃核區能夠釋放抑制不良情緒產生的生化物質,

Advertisiment
例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氫化可的松等, 而虐待自己情緒的寶寶, 這種大腦功能則要弱一些, 長大以後更有可能產生心理和情感問題。

善待情緒等於善待身心

情緒是寶寶最早發展的心理活動, 一般來說, 父母都特別關注寶寶的早期智慧開發, 但是對寶寶的早期情緒問題, 或者不重視, 或者不知所措。 要知道, 人類發育成熟的情緒有3種狀態:心境、激情和應激, 而正向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

心境是一種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緒狀態, 好的心境對工作、學習、生活及生理健康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使人精神振奮、提高效率, 而壞心境則恰恰相反。

激情是爆發強烈但持續時間短暫的狀態,

Advertisiment
伴有明顯的肢體反應, 例如哭鬧、紅臉、瞪眼、跺腳、喘氣、拍打等, 激情會激起一種動力, 但容易過分衝動。

應激是對出乎意料的情境做出的判斷和反應, 適度應激有益於加強內臟、肌肉、骨骼系統的生理活動, 促進人體釋放能量, 但過度應激則會使人過多消耗能量, 甚至引起疾病。

由此可見, 積極的情緒體驗就如同沐浴溫暖的陽光, 總是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得舒舒服服;消極的情緒體驗卻如同陰霾籠罩, 總是想不開, 自己跟自己都過不去, 相當於虐待自己。 學會善待自己的情緒, 才有利於身心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