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這些指標評估寶寶的發育情況,簡單實用不再焦慮

其實啦,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節奏。

有的寶寶 6 個月就會走路, 而有的寶寶要等到 15 個月左右才邁出第一步。

有的寶寶 15 個月時就能對答如流, 而有的寶寶這時候才剛剛開口說話。

總之, 寶寶發育的個體差異很大, 要判斷寶寶是否存在發育遲緩並不容易。

下面的表格中粗略整理了寶寶發育過程中的關鍵標誌, 爸媽們可以對照表格, 看下寶寶有沒有達到對應年齡的指標。

大肌肉動作:大的肢體動作和大肌肉群的力量; 精細動作:手部精細運動和手眼協調動作。

語言:包括說話和肢體語言的發育; 社交:寶寶和別人的互動技巧。

Advertisiment

溫馨提示

表格中列出的只是大部分的正常寶寶應該達到的發育程度, 如果寶寶有一項不達標, 並不意味著發育遲緩。

如果寶寶出現 2~3 個月以上的發育遲緩, 應該及時請兒科醫生給孩子進行全面的檢查, 並做出評估。

如果孩子有以下一些情況, 在就診時也要告訴醫生, 以便及早發現異常。

大動作

4 個月時仍無法在趴著的時候抬起頭來;

7 個月時仍無法向兩邊翻身;

9 個月時仍無法坐起來, 哪怕幾秒鐘也不行;

12 個月時仍無法爬行或坐著挪動;

14 個月時仍無法抓住沙發站起來;

17 個月時仍無法獨立走上幾步。

精細動作

4 個月時視線仍不會隨著你的動作從一邊看向另一邊, 不能抓牢大人的手指;

Advertisiment

6 個月時仍無法正確地伸手、有意識地去抓某件物品(例如撥浪鼓);

9 個月時仍無法準確地抓住玩具;

12 個月時仍無法用拇指和食指抓握東西, 無法握住杯子;

15 個月時仍無法用食指指東西, 不會在玩耍時堆積木;

18 個月時仍不會用勺子自己吃東西, 不會做出模仿動作(例如梳頭或打電話)。

社 交

4 個月時仍不會露出回應性的微笑;

6 個月時仍不會大笑, 不會用不同的哭聲或揮手、踢腿來表明自己想要什麼東西;

9 個月時仍不會模仿面部表情和聲音, 不會與鏡子裡的自己互動;

12 個月時仍不會對自己的名字做出反應, 不會揮手再見, 不會伸手要抱;

15 個月時仍無法理解「不」和其他簡單的詞語, 在你問「XX 在哪裡」的時候不會環顧周圍找東西;

18 個月時仍無法認出臉部器官,

Advertisiment
不會指著東西索要, 不會對有趣的東西發笑。

語言方面

如果孩子在言語發育上明顯落後於發育里程碑, 應該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如果孩子頻繁的出現耳部感染, 或者感覺孩子聽力有問題, 也應該去檢查。

溫馨提示如果孩子只出現了上述情況, 並不意味著出現了嚴重的發育問題, 但是需要帶孩子去看兒科醫生, 以便全面評估孩子的整體發育情況。

什麼情況容易出現發育遲緩?

所有寶寶都可能出現某些發育遲緩, 不過以下這些寶寶出現發育遲緩的風險更高:

早產兒;

出生時發生過新生兒窒息的嬰兒;

有先天缺陷的嬰兒;

最開始幾個月裡就因生病需要住院的嬰兒;

母親在孕期接觸過違禁藥物或酒精的嬰兒;

Advertisiment

哥哥姐姐有重大發育遲緩或自閉症的嬰兒。

存在以上這些情況的孩子, 必要時可以定期去醫院給孩子進行查體, 以全面評估發育情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