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孩子可以接受的語氣說話,讓寶寶乖乖聽話!

小西瓜上幼稚園快一個月了, 離開粑粑麻麻, 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去, 小西瓜還是有點不適應。 我希望麻麻多關心我在幼稚園的生活, 多關心我是不是開心, 可麻麻卻一味地強調我必須去幼稚園, 早上還一直催促我……其實, 小西瓜能夠體諒麻麻的良苦用心, 但是很多時候, 麻麻的說話方式卻是我不喜歡的。 而聽了這些我不喜歡、不接受的話語, 小西瓜的反叛心理也會被激化, 反而會變得更加“不聽話”哦。

聽聽孩子的心聲:那些我們愛與不愛的說話方式

粑粑麻麻應該知道, 家長積極、正面的語言能夠讓孩子在性格上得到正確的指引,

Advertisiment
而用一種孩子們能夠接受的說話方式去表達, 則有助於孩子理解家長的意圖, 並按家長的指引去執行。 反之, 若孩子長期在消極、負面的語言環境中成長, 心理上往往容易出現自卑、膽小怕事等缺陷, 嚴重的甚至產生破壞性和攻擊性的心理。 那麼, 孩子們喜歡什麼樣的說話方式, 又不願意接受什麼樣的話語?通過以下幾個場景就能顯而易見。

場景一:孩子不願意上幼稚園

麻麻不該說:快收拾好上幼稚園了!要遲到了!

麻麻應該說:你猜今天老師會教小朋友們學唱什麼歌?麻麻等你回來唱給麻麻聽好不好?

孩子的心聲:離開麻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去, 小西瓜很緊張很害怕, 結果麻麻還一直斥責我,

Advertisiment
催促我, 硬生生地把我對粑粑麻麻的依戀給截斷了, 小西瓜好委屈、好難過, 我最討厭幼稚園了。 但是, 麻麻說幼稚園老師今天可能會教小西瓜唱歌哦, 一定很好玩!上幼稚園, 聽起來也不是一件“恐怖”的事兒啊。

場景二:孩子飯前不洗手

麻麻不該說:不洗手別吃飯!趕快去洗!

麻麻應該說:寶寶剛剛在地上玩, 小手上好多細菌哦, 我們快去用泡泡把細菌洗掉吧。

孩子的心聲:最討厭麻麻用命令、呵斥的語氣要求小西瓜做事了, 麻麻好凶哦, 我偏不聽!不過, 麻麻說小西瓜的小手有好多細菌, 吃進肚子裡會鬧肚子的。 那不行!我還是去洗手, 把細菌沖走吧, 還可以玩泡泡呢, 一定很好玩!

場景三:孩子愛跟小朋友搶玩具

麻麻不該說:跟你說過多少次,

Advertisiment
不准搶別人的玩具, 要一起玩!

麻麻應該說:我們來跟小朋友比賽搭積木(或其他小比賽), 看誰搭得最高, 好不好?

孩子的心聲:物權意識可是小西瓜心智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呢, 開始跟小朋友搶玩具, 證明寶寶智力發展又進了一步呢!麻麻若對小西瓜的“正當”行為表示強烈責備, 小西瓜會覺得麻麻不講理, 我再也不願意聽麻麻的話了。 但是, 麻麻讓小西瓜跟小朋友比賽, 那一定很有趣, 我很願意跟小朋友一起玩。

場景四:孩子不愛上床睡覺

麻麻不該說:不要再玩了, 很晚了, 趕快回房間睡覺去!要讓我說多少遍?

麻麻應該說:還有十分鐘就到睡覺時間了哦, 寶寶想先刷牙還是先讓麻麻給你講個故事?

Advertisiment

孩子的心聲:快到睡覺時間了, 但小西瓜還不太困, 我還想做點有趣的事兒呢!麻麻別催我別罵我, 我心情不好更加不願意乖乖睡覺哦!什麼?刷牙或者講故事, 聽起來挺有意思的, 那就講個故事吧, 講完我就心滿意足上床睡覺了。

場景五:孩子看太多電視了

麻麻不該說:把電視關了!小孩看太多電視對眼睛不好。 快關了!

麻麻應該說:寶寶眼睛累了吧, 把電視關了我們來玩遊戲吧。 麻麻來關還是寶寶自己關?

孩子的心聲:小西瓜看電視看得正歡, 你讓關電視, 我當然不願意啊!對眼睛不好?小西瓜不明白, 我眼睛好好的啊。 什麼?玩遊戲?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小西瓜來關電視吧, 我才不願意被麻麻控制呢!

有話好好說:跟孩子好好聊的4個技巧

小西瓜雖然年紀小,

Advertisiment
但是心裡可是藏著很多小情緒的呢。 我想把我開心的、不開心的、喜歡的、討厭的, 都跟麻麻分享。 可是, 小西瓜還不會表達太多, 而麻麻也似乎不太關心小西瓜所關心的……小西瓜跟麻麻根本沒辦法好好聊天, 我內心的小世界, 麻麻也根本進不來, 小西瓜覺得好失落。 其實, 如果麻麻能夠掌握這4個小技巧, 我們一定能夠好好溝通的。

1、問“小”不問“大”

每天小西瓜從幼稚園回來, 麻麻都問我:“今天在幼稚園過得怎樣?”“今天在幼稚園做了什麼?”呃, 我該怎麼說呢, 今天在幼稚園做的事兒挺多的, 有我喜歡的, 也有不喜歡的, 麻麻到底想聽我說哪樣?全都想知道?可我還小, 很難把所有的事情都詳細說清楚哦!算了, 我就告訴麻麻“沒做什麼”就好了……

孩子的智力發展還很有限,對於一些很難理解的抽象問題,或是範圍很大的問題,很難用語言詳細說出來。所以,粑粑麻麻想要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概括,或是孩子的心情,要儘量避開“抽象”“大範圍”的問題。不妨從細節著“口”去問,問題越簡單越好,孩子一定會表達得更清楚。例如:今天老師教寶寶唱什麼歌了?幼稚園今天的午餐吃米飯還是麵條?寶寶最喜歡跟哪個小朋友玩?從“小”問起,麻麻更容易得到更具體的回答,也更容易把話題延伸下去,達到更深入交流的目的。

2、與孩子身同感受

還是說回小西瓜不愛上幼稚園這件事吧。小西瓜對麻麻說,幼稚園不好玩、小西瓜不想上幼稚園,但麻麻卻只會說,“幼稚園有很多小朋友跟小西瓜玩,可有趣了”。我覺得麻麻一點都不懂我,其實,小西瓜喜歡隨心所欲想玩什麼就玩什麼,但在幼稚園就要受到老師的束縛;幼稚園不能像在家裡,所有玩具都是我自己的,而要跟很多小朋友分享。可麻麻卻一點都不知道小西瓜的小心思。

其實,孩子跟粑粑麻麻抱怨,或者分享他的心情,他更重要的是需要得到家長的理解和認同,同時能夠瞭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問題。然而,在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很多麻麻偏偏只會否定孩子,並且試圖用大人的觀點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只會讓孩子認為你不理解他,從而感到委屈,話題就會就此終止。事實上,家長不需要否定孩子的想法,相反,應該與孩子身同感受,認同孩子的看法,並且順勢誘導孩子說出他此種感受的來由。這時孩子一定能夠十分積極地對麻麻說更多。

3、對事不對人

有一次,小西瓜跟小朋友搶玩具,沒搶到,情急之下,我就往小朋友身上吐了一點口水。麻麻看到了,非常生氣,大聲地沖小西瓜說:“你這人怎麼這樣,太沒禮貌了!”其實,小西瓜看見小朋友的衣服被我弄髒了,馬上就知道自己做錯了,可麻麻卻因此就認為小西瓜是各沒禮貌的孩子,我很傷心……

孩子總是會犯錯的,粑粑麻麻可不能因為孩子一兩次的犯錯,就給孩子貼標籤,說孩子“沒禮貌”“懶惰”等等。批評孩子的時候,麻麻應該做到對事不對人。一定要把孩子不好的行為和他這個人分開,這會使孩子懂得,不好的行為並不意味著做這件事的人就是“壞人”。麻麻不妨輕聲但嚴肅地跟孩子說:“我愛你,但我不喜歡你的這種行為”。這樣,孩子既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錯了,要改正,同時也能體會到,麻麻並不會因為自己犯錯而不愛我。

4、利用好肢體語言

過去,麻麻都說小西瓜是個小話嘮,一天到晚說話說不停。但是,最近我發現粑粑麻麻不愛跟我說話了,我很不開心,我再也不願意跟他們聊天了。為什麼?因為小西瓜跟他們說話的時候,他們總是一邊看手機一邊敷衍地“嗯”“啊”“哦”,他們都沒有專心聽小西瓜說話。

跟孩子說話,其實與跟大人說話是一樣的,肢體語言同樣能夠體現你對對方的態度。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麻麻如果能夠以平行的目光注視著他,他會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你是真心誠意傾聽他說話的。反之,如果你對與孩子聊天表現得滿不在乎,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你不在乎他,也不喜歡跟他說話,從而失去與你交流的欲望。所以,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家長應該充分利用好肢體語言,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背,這樣一定能夠對你們的聊天產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孩子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還比較弱,家長想要跟孩子“無縫對接”、暢通交流,必須多付出點耐心。切記,經常對孩子大聲叫嚷,靠斥責、羞辱、貶低孩子來使孩子“聽話”,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結果只會是適得其反。靠嘮嘮叨叨、同一個問題重複多次,這樣的教育其實是無效的。真正適合與孩子交流的說話方式,應該是像朋友般傾聽,像朋友般溝通。

我就告訴麻麻“沒做什麼”就好了……

孩子的智力發展還很有限,對於一些很難理解的抽象問題,或是範圍很大的問題,很難用語言詳細說出來。所以,粑粑麻麻想要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概括,或是孩子的心情,要儘量避開“抽象”“大範圍”的問題。不妨從細節著“口”去問,問題越簡單越好,孩子一定會表達得更清楚。例如:今天老師教寶寶唱什麼歌了?幼稚園今天的午餐吃米飯還是麵條?寶寶最喜歡跟哪個小朋友玩?從“小”問起,麻麻更容易得到更具體的回答,也更容易把話題延伸下去,達到更深入交流的目的。

2、與孩子身同感受

還是說回小西瓜不愛上幼稚園這件事吧。小西瓜對麻麻說,幼稚園不好玩、小西瓜不想上幼稚園,但麻麻卻只會說,“幼稚園有很多小朋友跟小西瓜玩,可有趣了”。我覺得麻麻一點都不懂我,其實,小西瓜喜歡隨心所欲想玩什麼就玩什麼,但在幼稚園就要受到老師的束縛;幼稚園不能像在家裡,所有玩具都是我自己的,而要跟很多小朋友分享。可麻麻卻一點都不知道小西瓜的小心思。

其實,孩子跟粑粑麻麻抱怨,或者分享他的心情,他更重要的是需要得到家長的理解和認同,同時能夠瞭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問題。然而,在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很多麻麻偏偏只會否定孩子,並且試圖用大人的觀點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只會讓孩子認為你不理解他,從而感到委屈,話題就會就此終止。事實上,家長不需要否定孩子的想法,相反,應該與孩子身同感受,認同孩子的看法,並且順勢誘導孩子說出他此種感受的來由。這時孩子一定能夠十分積極地對麻麻說更多。

3、對事不對人

有一次,小西瓜跟小朋友搶玩具,沒搶到,情急之下,我就往小朋友身上吐了一點口水。麻麻看到了,非常生氣,大聲地沖小西瓜說:“你這人怎麼這樣,太沒禮貌了!”其實,小西瓜看見小朋友的衣服被我弄髒了,馬上就知道自己做錯了,可麻麻卻因此就認為小西瓜是各沒禮貌的孩子,我很傷心……

孩子總是會犯錯的,粑粑麻麻可不能因為孩子一兩次的犯錯,就給孩子貼標籤,說孩子“沒禮貌”“懶惰”等等。批評孩子的時候,麻麻應該做到對事不對人。一定要把孩子不好的行為和他這個人分開,這會使孩子懂得,不好的行為並不意味著做這件事的人就是“壞人”。麻麻不妨輕聲但嚴肅地跟孩子說:“我愛你,但我不喜歡你的這種行為”。這樣,孩子既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錯了,要改正,同時也能體會到,麻麻並不會因為自己犯錯而不愛我。

4、利用好肢體語言

過去,麻麻都說小西瓜是個小話嘮,一天到晚說話說不停。但是,最近我發現粑粑麻麻不愛跟我說話了,我很不開心,我再也不願意跟他們聊天了。為什麼?因為小西瓜跟他們說話的時候,他們總是一邊看手機一邊敷衍地“嗯”“啊”“哦”,他們都沒有專心聽小西瓜說話。

跟孩子說話,其實與跟大人說話是一樣的,肢體語言同樣能夠體現你對對方的態度。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麻麻如果能夠以平行的目光注視著他,他會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你是真心誠意傾聽他說話的。反之,如果你對與孩子聊天表現得滿不在乎,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你不在乎他,也不喜歡跟他說話,從而失去與你交流的欲望。所以,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家長應該充分利用好肢體語言,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背,這樣一定能夠對你們的聊天產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孩子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還比較弱,家長想要跟孩子“無縫對接”、暢通交流,必須多付出點耐心。切記,經常對孩子大聲叫嚷,靠斥責、羞辱、貶低孩子來使孩子“聽話”,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結果只會是適得其反。靠嘮嘮叨叨、同一個問題重複多次,這樣的教育其實是無效的。真正適合與孩子交流的說話方式,應該是像朋友般傾聽,像朋友般溝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