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甩掉“媽咪手”——預防兼治療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

“媽咪手”就是病

新媽咪小楊產下寶寶後, 本來強健的身體出現了問題, 她的手提重物時感到沒有力氣, 半夜經常手痛,

Advertisiment
手背上還有紅腫, 這可讓小楊媽媽苦不堪言呐!最後還是去了醫院。 醫生告訴她, 她的這種情況是患了“媽咪手”, 也就是手腕腱鞘炎。

一、可怕的“媽咪手”到底是什麼?

手部某些肌腱的外麵包著一層纖維組織, 稱為腱鞘。 它具有維持手指的正常屈伸和肌腱滑動的功能。 當手部固定在一定位置做重複、過度活動時, 使肌腱和腱鞘之間經常發生摩擦, 以致水腫、纖維性變, 引起內腔狹窄。 由於肌腱在腱鞘內活動時, 通過的徑道狹窄, 從而出現疼痛和運動障礙, 這就是腱鞘炎。 新媽媽最常發生腱鞘炎的部位是手和腕部。 患病後腕關節大拇指一側會常感疼痛, 提重物時感到沒有力氣, 疼痛感加重, 與小手指那一側的腕關節相比,

Advertisiment
能明顯地看到有一個輕微隆起的小鼓包, 差不多豌豆粒大小, 紅腫, 灼熱, 按壓的時候疼痛感就更明顯了。

經過一番瞭解後, 小楊發現, 像自己這樣產後手腕酸疼的媽媽還真不在少數。 有些媽媽在懷孕時期手腕就出現問題了, 產後情況就更嚴重了。 小楊很奇怪, 產後她在家休養的挺好的, 家務事也都沒怎麼做, 寶寶也有婆婆幫著照看, 自己根本沒受累, 怎麼手腕還是出問題了呢?

醫生說, 很多新媽媽雖然不會去幹體力活,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 給寶寶餵奶、洗澡的時候, 往往需要用手腕托著寶寶的頭, 使得手腕頻地繁做著單一的、重複性運動, 肌腱在腱鞘內不停地來回滑動, 時間長了肌肉腱鞘疲勞, 自然就會引起發炎了。

Advertisiment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 新媽媽在哺乳期激素水準有所變化, 這也會導致腱鞘炎的發生。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

二、如何不要媽咪手

雖然說媽咪手的發生在新媽媽中比較普遍, 但也不是完全不可預防的, 用以下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媽咪手的發生。

Advertisiment

1.防止過多使用拇指, 不要用拇指用力做捏、推動作太久。

2.多利用手掌承托物件而避免用拇指與手指捏、提。

3.把需要用很大力氣才能捏住的器具換成較大手柄的器具。

4.避免用拇指及手指抓取沉重物件。

5.注意飲食調理, 多補充鈣質。

即使患上了媽咪手, 但新媽媽的骨質其實沒有任何的改變, 所以並不會出現其他嚴重的後果, 新媽媽不必過分擔憂。 哺乳期過後, 隨著體內激素水準的回落和恢復, 疼痛、不適等症狀就會逐漸減輕、消失。 新媽媽不要害怕, 更不必緊張, 否則肌肉就會變得僵硬、緊繃, 反而會加重症狀, 不利於恢復。

媽媽們的小偏方:

1.買幾張活血化瘀的膏藥或是噴霧劑, 在疼痛的地方貼貼、噴噴, 再經常按摩按摩就可以了。

Advertisiment

2.用熱水敷, 水以不燙手為宜, 每天數次, 敷完後用手把痛的地方往下壓。 儘量少抱孩子, 堅持一段時間就會好。

3.口水有消炎作用, 半夜醒來我常常會塗些口水在手腕的小包包上, 沒多久就好了。 這個方法對我確實挺有效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