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惡露顏色 判斷子宮好與壞

在這個過程中, 流出的血液及宮壁上脫落的蛻膜組織以及粘液等混合物就是惡露。

一、惡露變化分三個階段

惡露的排出, 一共要經歷三個階段, 不同階段的惡露具有不同的特點。

第一階段是在產後的3-6天, 由於惡露內血液成分較多, 故呈紅色, 稱為血性惡露;

第二階段為產後7-14天, 由於此期間惡露中所含血液量較少, 主要成分為壞死蛻膜組織和粘液, 故呈粉紅色, 稱為漿液性惡露;

第三階段為產後2-3周, 惡露內含有大量白細胞、表皮細胞及部分蛻膜組織, 呈白色, 稱為白色惡露。

產後惡露排出所需時間一般是在3個星期左右,

Advertisiment
適當服用益母草製劑, 有協助子宮收縮、促進子宮恢復、減少惡露排出量、縮短惡露排出時間的作用。

值得准媽咪們注意的是, 在惡露排出的這段時間內, 保證外☆禁☆陰的清潔非常關鍵。 這是因為尚未完全恢復的子宮腔通過宮頸和陰☆禁☆道與外界相通, 容易發生上行性☆禁☆感染。

因此, 准媽咪在產後應每天用溫開水清洗外☆禁☆陰, 上、下午各一次, 保證外☆禁☆陰部位的惡露和污垢清洗乾淨;勤換衛生墊, 衛生墊應包裝完好, 換墊時, 手不要接觸衛生墊中央, 以防污染;勤換內衣內褲, 確保外☆禁☆陰清潔、乾燥。

二、惡露不盡, 警惕子宮恢復不良

新媽咪作為當事人, 可以通過每天惡露的排出量、色澤和氣味的變化, 及時掌握自身子宮的恢復情況。

Advertisiment

今年27歲的蘇潔剛晉升新媽咪不過半年, 在剛生完孩子的半年多裡, 蘇潔不禁唏噓。 由於自己的母親去世的早, 蘇潔生完孩子只能到農村的婆婆家裡坐月子, 在產後的一個月裡, 婆婆除了給自己殺雞進補, 什麼也幫不上忙。

蘇潔既要照顧孩子, 又要照顧自己, 40天之後回城, 發現自己的惡露依然沒有乾淨, 甚至開始全身虛弱, 腰酸背痛。 丈夫也發現了蘇潔的不健康狀態, 趕緊帶著蘇潔看醫生去。

蘇潔的狀態, 就是屬於惡露不盡, 醫學上是指產後6周惡露未淨或伴有不規律子宮出血。 這種情況與順產和剖宮產沒有多大的關係, 反而與產婦產後休養好壞、是否母乳餵養有關。 產後惡露延長會導致局部和全身感染,

Advertisiment
嚴重者可發生敗血症。

對子宮復舊不良, 醫生會注意分娩過程中有無宮腔內操作, 胎盤、胎膜是否經過檢查, 子宮復舊如何等情況。 必要時可做診斷性刮宮, 刮出物送病理檢查, 並使用子宮收縮劑如麥角新堿、益母膏等促進子宮收縮, 合併炎症時需同時應用抗生素藥物。

三、如何辨別惡露異常?

正常情況下, 產後惡露都會遵循三個階段, 一個月左右基本停止, 出血量一般從多到少, 伴隨有血腥味, 卻不臭。 那麼, 新媽咪要如何來辨別自己的惡露是否異常呢?

1、警惕2種情況下出血量增多。

剛剛分娩後, 如果出血量增多, 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產道裂傷、胎盤殘留及有凝血功能異常造成, 這種情況屬於“產後出血”而不是惡露那麼簡單。

Advertisiment
這個時候多發生在醫院, 現場也能得到醫務人員的及時處理而化險為夷。

另一種情況則是在分娩後2-3周出血量突然增多, 甚至發生大出血, 這就有可能是胎盤附著部位子宮復舊不良、胎盤胎膜或蛻膜殘留、子宮切口感染。

2、警惕惡露量時多時少。

異常惡露一般表現為色紫黯如敗醬色或洗肉色, 有惡臭氣味, 同時可伴有發熱、腹痛、子宮壓痛, 持續時間過長, 反反復複等,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一般是由於宮頸糜爛、宮頸息肉, 甚至宮頸癌等。

如果僅僅是惡露時間延長, 超過正常時間, 量少, 不伴有量的增多和色的改變, 也無氣味, 也屬於異常。 引起這種情況的原因, 可能是子宮復舊不良、產婦體質差氣虛、內分泌失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