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惡露不盡 中醫辯證施治

產後惡露是指隨子宮蛻膜脫落, 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禁☆道排出, 稱為惡露, 這是產婦在產褥期的臨床表現, 屬於生理性變化。 惡露有血腥味, 但無臭味, 其顏色及內容物隨時間而變化, 一般持續4~6周, 總量為250ml~500ml。 如超出上述時間仍有較多惡露排出, 稱之為產後惡露不盡。

產後惡露不盡的病因

1、氣虛

體質素弱, 正氣不足, 產時失血耗氣, 正氣愈虛。 或因產後操勞過早, 勞倦傷脾, 氣虛下陷, 以致沖任不固, 不能攝血, 而致惡露不絕。 。

2、血熱

平素陰虛, 複因產時失血, 陰液更虧, 營陰耗損, 而致陰虛生內熱。 或因產後過服辛熱溫燥之品,

Advertisiment
或感受熱邪, 或肝鬱化熱, 以致熱擾沖任, 迫血下行, 導致惡露不止。

3、血瘀

產後胞脈空虛, 寒邪乘虛入胞, 與血相搏, 瘀血內阻, 或胞衣殘留, 影響沖任, 血不歸經, 以致惡露淋漓, 日久不淨。

產後惡露不盡 中醫辯證施治

1、氣虛

主要證候:產後惡露過期不止、量多, 或淋漓不斷, 色淡紅, 質稀薄, 無臭氣。 小腹空墜, 神倦懶言, 面色恍白。 舌淡, 脈緩弱。

證候分析:氣虛胞宮失攝, 故產後惡露過期不止而量多。 氣虛則陽氣不振, 血失溫煦故惡露色淡、質稀無臭氣。 氣虛下陷, 故小腹空墜, 神疲懶言。 面色恍白, 舌淡, 脈緩弱, 亦為氣虛之征。

治療原則:補氣攝血。

方藥:補中益氣湯(《脾胃論》)加鹿角膠、艾葉炭。 方中補中益氣湯補益中氣, 加鹿角膠、艾葉炭以溫陽益氣攝血。

Advertisiment

2、血熱

主要證候:惡露過期不止, 量較多, 色深紅.質稠粘, 有穢氣, 面色潮紅, 口燥咽幹。 舌紅, 脈虛細而數。

證候分析:產後陰液耗損, 陰虛生內熱, 熱擾沖任, 迫血下行, 故惡露過期不止而量較多, 色深紅, 質稠粘。 熱邪上擾, 面色潮紅。 熱傷陰液, 則口燥咽幹。 舌紅, 脈虛細而數, 均為陰虛血熱之征。

治法:養陰, 清熱、止血。

方藥:保陰煎(方見《月經過多》)加阿膠、旱蓮草、烏賊骨以助養陰清熱止血之力。 若肝鬱化熱惡露不絕, 證見兩脅脹痛, 心煩, 舌苔黃, 脈弦數者, 治宜舒肝解鬱, 清熱涼血。 方用丹梔逍遙散(方見《月經先期》)加生地、旱蓮草以清熱涼血止血。

3、外感

主要證候:產後惡露淋漓澀滯不爽, 量少, 色紫黯有塊, 小腹疼痛拒按。 舌紫黯或邊有紫點,

Advertisiment
脈弦澀或沉而有力。

證候分析:血被寒凝, 瘀阻胞脈, 故產後惡露淋漓不爽。 血瘀於內, 則色紫黯, 小腹疼痛拒按, 舌紫黯或邊有紫點, 脈弦澀或沉實有力, 為瘀血阻滯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

方藥:生化湯(方見《產後腹痛》)加益母草、炒蒲黃, 以祛瘀止血。 若為氣虛挾瘀, 伴小腹空墜者, 加黨參、黃芪;若瘀久化熱, 惡露臭穢者, 加蒲公英。

溫馨提示:對於產婦來說如果發現產後惡露不盡的話一定要及時的治療, 同時千萬記住不要自己隨便亂用藥, 同時在這裡提醒各位准媽媽們在坐月子的時候一定要多喝生化湯, 生化湯對惡露的排出也是有幫助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