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媽媽健康>孕婦健康常識>正文

產婦生殖系統有哪些變化


產婦自胎兒及其附屬物胎盤娩出到全身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妊娠前狀態, 一般需要大約6~8周的時間, 這個時期稱為產褥期, 通常叫“坐月子”。 產婦做好這段時間的保健, 不僅關系到身體的正常恢復, 而且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亦有密切的關系。

因此, 應該對正常產褥期生殖系統有哪些變化有所了解。

產婦產后生殖系統變化最大, 它包括子宮的復舊、子宮頸變化及陰☆禁☆道的變化。

胎兒、胎盤娩出后, 由于子宮肌肉的收縮產生的縮復作用, 使子宮體積明顯縮小, 胎盤剝離面也隨著子宮的縮小和新生內膜的生長而得以修復,

Advertisiment
直到恢復到沒有懷孕時的狀態。 一般而言, 需要5~6個星期的時間, 這個過程稱為子宮復舊。 首先當胎盤娩出后, 子宮即收縮至胎兒頭大小, 呈前后略扁的球形, 質地較硬, 宮底位于臍恥中點或稍高處, 產婦可自行在臍下l~2橫指處摸到一較硬的包塊, 即宮底。 一般產婦都住院分娩, 所以醫生或護士每天基本在同一時間檢查產婦子宮底下降的情況, 子宮底可每天下降1~2cm, 10天左右下降入盆腔, 腹部就摸不到了。 胎盤娩出后, 胎盤部位的復舊需要大約6周時間。

產后子宮復舊

如子宮復舊不全可能發

生晚期產后出血。 隨著子宮內膜的脫落和修復, 壞死的蛻膜、子宮內血液及黏液混合在一起經陰☆禁☆道流出, 稱為惡露。

Advertisiment
產后第一周, 會有較多血液和壞死的蛻膜組織, 為血性惡露;第2周, 血液成分減少, 色淡紅, 為漿液性惡露;產后第3~4周, 呈黏稠狀, 且色澤較白, 稱為白色惡露。 血性惡露約持續3天, 逐漸轉為漿液性惡露, 約2周后變為白色惡露, 約持續2~3周干凈。 產婦每天要注意觀察惡露的量、顏色和氣味, 若惡露色污或有異味, 則提示有感染征象或子宮復舊不良, 要及時診治。

有許多因素影響子宮復舊, 如部分胎盤、胎膜殘留'誘發宮腔感染形成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癥;產后尿潴留;子宮過度后傾后屈;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巨大胎兒;過大胎盤及多產等。

當子宮復舊不全時, 血性惡露持續時間長、量多, 甚至可發生大出血。 伴隨感染時,

Advertisiment
惡露有異味, 對產婦的危害較大, 所以應加強分娩期及產褥期的護理, 預防和及時糾正影響子宮復舊的因素。 產后應早下床活動, 不能長期仰臥位, 以利于惡露排出, 防止上行感染。 當懷疑子宮復舊不全時, 可用促進其收縮的藥物, 如催產素、益母草等, 必要時進行抗感染治療。

當懷疑有胎盤、胎膜殘留時, 應行刮宮術, 術后也要加強子宮收縮及抗感染治療。

因此, 產后要注意外☆禁☆陰清潔, 早下床活動, 堅持母乳喂養, 促進子宮收縮, 預防感染, 就可以安全地度過產褥期。

產婦要引起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總是臥床休息, 忽視了早期下床活動的重要性, 從而影響子宮

的復舊, 甚至有些孕婦因為有肥胖、高血脂癥、血液黏度高, 導致患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傾向。

Advertisiment

在分娩結束時子宮頸皺起如袖口狀, 一般需要7~10天宮頸內口及外形完全恢復成原來的形狀, 宮口關閉, 由原來的圓形(未產型)變為橫裂型(經產型)。 產后陰☆禁☆道腔擴大, 陰☆禁☆道壁松弛及肌張力降低, 陰☆禁☆道黏膜皺襞因過度伸展而消失, 于產褥期陰☆禁☆道腔逐漸縮小, 陰☆禁☆道壁肌張力逐漸恢復, 第3周出現陰☆禁☆道皺褶, 但陰☆禁☆道在產褥期結束時尚不能完全恢復至未孕時狀態。 分娩后會陰輕度水腫, 于產后2~3天內自行恢復。 處☆禁☆女☆禁☆膜在分娩時撕裂形成殘缺不全的痕跡, 呈數個黏膜瓣, 呈經產型(生過孩子所具有的形狀), 叫處☆禁☆女☆禁☆膜痕。 盆底肌及其筋膜因分娩過度擴張使彈性減弱, 且常伴有肌纖維部分斷裂, 產后必須經過鍛煉才有可能恢復至未孕狀態。

Advertisiment
產褥期內生☆禁☆殖☆禁☆器官未完全復原, 胎盤附著處、會陰、陰☆禁☆道創面未完全修復, 所以產后2個月內應禁止性☆禁☆生☆禁☆活, 以免引起生殖道感染及損傷。

經產婦或高齡產婦, 產后最容易發生產后宮縮痛。 即產后或剖宮產后, 子宮復舊過程中子宮收縮所產生的疼痛較為明顯, 甚至有人感覺比分娩時的疼痛還要嚴重, 往往需要使用止痛藥物才能緩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