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婦分娩怎樣才能不側切?

自然分娩的概念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地認可, 人們不再把剖宮產看作是一種簡便快捷的分娩方式。 畢竟手術只是一種應急方法, 而自然的才是最美好健康的。 現在, 為了讓分娩更加接近自然, 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干預, 婦產科學界也在不斷探索進步。

會陰側切真的有必要嗎?

十幾年前, 順產前要剃去陰☆禁☆毛, 用肥皂水灌腸, 現在這兩項常規措施已經被取消了。 因為在臨床實施中發現, 這兩項措施只是讓助產士在接生、操作、縫合時更加方便, 對產婦卻沒有什麼益處, 反而會給產婦增加額外的痛苦和麻煩。

Advertisiment
以前, 分娩的體位只有一種, 現在可以用自由體位, 甚至可以在水中分娩, 讓產婦感到更加舒適。

其實, 很多准媽媽是非常害怕會陰側切的, 是啊, 想到要在身上剪一刀確實讓人不寒而慄。 但是長久以來, 所有的初產婦都必須無奈地接受“會陰側切”這一手術。

會陰組織在分娩時會極度擴張, 在胎兒娩出的一瞬間會陰有可能會發生撕裂, 自然狀態下撕裂一般是不規則的, 如果撕裂嚴重則會連累到肛門甚至直腸壁, 如果不及時修補可能會造成大便失禁或陰☆禁☆道直腸瘺, 給產婦帶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後遺症。

在舊社會和一些偏遠地區, 產婦沒有條件到醫院分娩, 往往在家裡由接生婆接生,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就不能得到及時醫治。

Advertisiment

會陰側切是人為地造成會陰部一個整齊的切口, 讓寶寶更加容易娩出, 同時防止會陰更嚴重地撕裂, 縫合起來也更方便, 臨床上會陰側切確實起到了保護產婦的作用。

問題是, 是否所有的會陰側切都是必要的?這樣“一刀切”是否合理呢?無論如何, 側切都會造成會陰部肌肉和軟組織的損傷, 而且傷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隨著醫療的發展, 醫學理念也在不斷更新, 比如多年前我們熱衷於使用各種抗生素對抗疾病, 現在我們已經認識到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又比如以前對癌症是用大劑量放化療狂轟濫炸, 現在則提出了長期帶癌生存的理念。 對於分娩我們的認識也在轉變,

Advertisiment
現在已經提出了減少會陰側切, 讓分娩更自然這一理念。

怎樣才能不側切

如果胎兒大小合適, 產婦會陰組織健康, 產程進展順利, 我們就可以不做會陰側切, 讓產婦完全自然分娩, 即使發生一些小的撕裂也可以很容易地縫合, 相比側切的傷口來說損傷會小得多, 產後新媽媽也會感覺舒適得多。

對於符合條件的准媽媽, 我們提倡不做側切, 減少不必要的損傷。

1.胎兒大小要合適 胎兒太大娩出時自然就比較困難, 那個時候是寸土寸金, 哪怕是1毫米的空間都是寶貴的, 側切能夠擴大一些空間幫助胎兒順利娩出。 而那些體重在2.5千克~3.5千克之間的寶寶在娩出時就比較容易, 這時就可以考慮不做側切。

2.產婦的會陰組織條件 有些產婦長期挑食營養不均衡,

Advertisiment
會陰組織缺乏彈性, 容易撕裂, 也有的產婦會陰有慢性炎症, 組織水腫酥脆, 也容易撕裂。 還有的產婦產程比較長, 胎兒頭部長時間壓迫會陰組織造成水腫, 那樣也不適合不側切。

不做側切 對準媽媽的要求

不做側切, 對於准媽媽來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胎兒體重的控制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在孕期合理營養, 既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求, 又不讓寶寶長得太大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 吃得太多成了普遍現象,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媽媽越來越多, 巨大兒體重每每創下新高, 這些都是不利於推廣自然分娩的因素。 畢竟寶寶和媽媽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如果條件不合適就沒有辦法強求不做側切。

Advertisiment

不做側切 改變多多

不做側切還可以真正實現自由體位分娩, 現在國內所實行的自由體位其實是待產時的自由體位, 除了水中分娩, 真正到了分娩的那一刻還是要上產床進行會陰保護和側切。

如果不做側切, 我們可以讓產婦用蹲式或坐式分娩, 更好地利用地心引力幫助胎兒娩出。 即使仍舊用仰臥位的傳統分娩體位, 助產士也可以僅僅使用會陰保護的手法來幫助產婦。

不做側切, 看起來似乎讓我們的醫生和助產士沒有了用武之地, 其實不然, 這對醫生和助產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分娩前的觀察和估計變得更為重要了, 我們必須通過更加仔細的檢查來估計胎兒的體重, 必須在孕期就及時發現和治療陰部炎症, 必須更加仔細地觀察產程進展,必須掌握更加純熟的會陰保護技術。

切還是不切,不是一個可以給出統一答案的問題。唯一確定的是,自然分娩對產婦和寶寶都好,為了追求這個目標,需要准媽媽、醫護人員、家屬的共同努力。讓我們一起為更自然、更安全、更健康的分娩而加油吧!

必須更加仔細地觀察產程進展,必須掌握更加純熟的會陰保護技術。

切還是不切,不是一個可以給出統一答案的問題。唯一確定的是,自然分娩對產婦和寶寶都好,為了追求這個目標,需要准媽媽、醫護人員、家屬的共同努力。讓我們一起為更自然、更安全、更健康的分娩而加油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