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病了,讓寶寶乖乖吃藥?

1歲以前的寶寶體質沒發育全, 所以總愛生病, 1歲半的寶寶生病後喂藥可是個體力活, 你想誰喜歡吃苦苦的藥呢?寶寶病了不肯吃藥, 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寶寶乖乖吃藥?請繼續往下看。

嬰幼兒0-1歲常見疾病

1、新生兒黃疸

寶寶出生後, 你也許會注意到他皮膚發黃, 別擔心, 新生兒皮膚發黃是正常現象。 大約50%~60%足月出生的寶寶在頭一兩個星期皮膚會發黃, 醫學上稱為“新生兒黃疸”。 事實上, 所有新生兒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 只是有些寶寶的黃疸不是很明顯。 大多數情況下, 新生兒黃疸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

Advertisiment
無關大礙, 它會自己消退或經過簡單治療即可。 但是, 在極少數情況下, 有些新生兒黃疸也可能會很嚴重。

2、新生兒肺炎

新生兒肺炎分為吸入性肺炎(羊水、胎糞、乳汁)和感染性肺炎(宮內感染和出生後感染)。

新生兒得肺炎不像嬰幼兒肺炎有明顯的咳嗽及呼吸困難, 尤其早產兒得肺炎後 很少有咳嗽, 除了氣急、萎靡、少哭、拒哺之外, 還有口吐白色泡沫, 口週三角發青、 呻吟及點頭呼吸。

3、鵝口瘡

它由一種黴菌引起的, 多由於乳☆禁☆頭、手指及皮膚感染, 尤其是奶嘴污染。

症狀表現為出生後不久在口腔粘膜上出現白色點狀或片狀膜, 很像奶凝塊, 在牙齦及頰粘膜上, 容易颳去, 可能會影響哺乳。

寶寶出生後, 媽媽(如果是母乳餵養)或寶寶服用抗生素都可能引發鵝口瘡。

Advertisiment
這是因為抗生素殺死了存在於寶寶口腔粘膜上的有益菌, 而這些有益菌能抑制酵母菌的過度生長。

4、濕疹

如果你看到寶寶皮膚上有一些鱗片樣、好像很癢的紅斑, 他很可能是長嬰兒濕疹了。 嬰兒濕疹也稱為“特應性皮炎”, 俗稱“奶癬”, 是一種皮疹, 兩個月至兩歲之間的寶寶最容易長。

嬰兒濕疹通常出現在寶寶的前額、雙頰、頭皮、眉間、頸部、頜下和耳後, 但也可能延伸到手臂、腿、胸部或身體的其他部位。 嬰兒濕疹症狀表現可以是乾燥、增厚、鱗片樣皮膚, 也可能是皮膚有一些輕微的紅腫, 有水泡, 或滲出液體, 搔抓後可能會感染。 因為發生嬰兒濕疹的部位特別癢, 所以, 很難控制寶寶不去撓抓。

Advertisiment

沒有人知道引起嬰兒濕疹的確切原因, 但我們已經知道濕疹常常來自遺傳。 因此, 如果你或其他近親得過濕疹、哮喘或過敏等疾病, 你的寶寶就更有可能患嬰兒濕疹。

5、咳嗽

嬰兒咳嗽最常見的原因是冷空氣刺激。 空氣的溫差變化會刺激寶寶的呼吸道黏膜, 使呼吸道粘膜出現充血水腫, 從而引起咳嗽。 如果你的寶寶沒什麼痰, 咳得也不頻繁, 多半就是冷空氣刺激引起的。 這種情況一般可以不治自愈。 不過, 你也不能掉以輕心, 因為刺激性乾咳如果護理不當, 可能會讓病毒乘虛而入, 寶寶就會得感冒、氣管炎、肺炎等疾病。

6、發燒

當小朋友有原因不明顯的發燒時, 驗尿檢查也是很重要的。 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時可能出現頻尿、小便痛,

Advertisiment
甚至於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現象。 小嬰兒則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黃疸等現象, 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狀, 所以非常容易誤診。 少部份的泌尿道感染是因為泌尿器官先天發育畸型, 例如腎臟的形狀不對、輸尿管進入膀胱的角度不對等等, 需要以手術治療。

寶寶發熱時, 應適當採取一些退熱措施, 常見的有物理降溫法和藥物降溫法, 通常建議當腋溫高於38.5℃時, 可服用退燒藥。 任何一種藥物都非絕對安全, 世界衛生組織和兒科醫生推薦使用的嬰幼兒退熱藥物主要有兩種成分: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和具體的症狀來選擇。

7、感冒

感冒在出生後第一年中幾乎難以避免, 病毒性☆禁☆感冒屬於自然疾病,

Advertisiment
年輕的父母不必過於驚慌。 當發生感冒時, 讓寶寶多飲水, 注意加強營養, 多休息。 寶寶被感染後, 大多表現為流清水樣鼻涕、打噴嚏、鼻塞、咳嗽。 有些小嬰兒因鼻子不通氣而張嘴呼吸, 或者陣陣煩躁、哭鬧, 大一些的寶寶會訴說咽部疼痛。 患兒常伴有發熱, 體溫可高達39℃-40℃, 個別寶寶還會因發熱而引起抽風, 或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等症狀。 一般來講, 如果治療及時並護理得當, 3~5天即可痊癒。

感冒大都是爸爸媽媽以及與寶寶接觸的人傳染給寶寶的。 由於寶寶的抵抗力差, 在一般情況下, 當患了感冒的媽媽、爸爸或其他人在打噴嚏、鼻子不通氣、稍有發燒、頭痛, 自己剛感覺到患感冒的時候, 就已經傳染給寶寶了。 新生寶寶由於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 所以更容易患感冒。

8、寶寶腹瀉

腹瀉是0-1歲寶寶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寶寶由於胃腸道功能發育還不成熟,比較容易出現腹瀉。寶寶腹瀉,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其發病原因除腸胃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餵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受涼引起。如果未按時 添加輔食或餵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寶寶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腹瀉。

對於正處於發育關鍵期的寶寶來說,腹瀉不但直接影響他們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假若護理不當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新生寶寶腹瀉,究其原因可分為腸道內感染、腸道外感染和非感染性腹瀉三大類。媽媽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能事半功倍。

讓寶寶乖乖吃藥的方法

方法1:從“下頜部”喂藥不會嗆咳

給孩子喂藥,成人都是參照自己吃藥的方式———張口、灌藥、吞下。但半歲以下的孩子吞咽功能不完善,灌藥雖然簡單,卻難免太急引起嗆咳和嘔吐,並不是好方法。要讓小寶寶比較輕鬆地吃藥,姿勢一定要正確。先把寶寶的頭抬高,讓臉側偏,然後將勺或吸管從下頜部(口腔靠下牙的一側)伸進去慢慢喂藥,勺或吸管不要急著拿出來,等孩子把藥吞下了再拿出來。

方法2:孩子吃藥嘔吐咋辦

孩子小時吞咽功能不好,吃奶都會吐,吃藥更是如此。這種嘔吐是無意識的,只要是喂藥後不久,吐掉的藥量都要及時補回,否則達不到藥效。但3歲以上的孩子吃藥嘔吐常常是家長慣的,孩子不願意吃,吃藥就覺得噁心,這個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糾正,所以也要從小引導,方法和上面講的差不多。有的孩子實在不肯吃藥,嫌藥苦,特別是片劑的藥,可以用孩子愛喝的果汁、蜜糖水、葡萄糖水兌著吃,但果汁或糖水的量一定要嚴格按照藥物說明書上的量來控制,否則也會失效。牛奶可能和藥物起反應,不建議和藥物摻在一起。

方法3:鼓勵大孩子自己吃藥

孩子到了2歲,多半已經學會自己用勺。這時孩子生病,除非身體很虛弱,如果精神和食欲還不錯,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吃藥並給予讚揚。一旦孩子覺得自己吃藥是很勇敢的事,今後就不害怕吃藥了。不過,這有賴於從小的潛移默化。譬如孩子小時,不願意吃藥,家長不忍心強迫,想著孩子不吃就算了,生病可以打針,結果強化了孩子不吃藥的想法,畢竟打針的副作用和風險性要比吃藥高很多。有的家長則把吃藥當成懲罰手段,孩子不聽話就嚇唬說要吃藥,還強調是苦藥,孩子當然更加不願吃藥。

小孩3至6個月時,要適當給他們喝多種口味的果汁和湯水。像苦瓜汁、番茄汁、西洋菜湯、芥菜湯(湯要是滾湯,裡邊不加鹽)等,略略有些酸或苦味,讓孩子慢慢適應不同食物的味道,等到生病吃藥的時候,自然就不怕苦了。另外,家長什麼東西都帶頭吃,對孩子也有很好的影響。

方法4:吃藥要謹遵醫囑

所謂謹遵醫囑,就是要嚴格聽從醫生的指導,醫生說藥吃多少次、多少量,一定不能隨意加減,減了沒有藥效,加了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副反應。

每次的藥量需要精心計算好。只有在吃藥立刻嘔吐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補回相應的量,否則該吃多少就是多少,就是吃藥後半個小時嘔吐了也不用加。醫生若一次開了好幾種藥,只要沒交代分開吃,通常都可以把幾種藥混在一起吃,但要注意搭配後不能放太長時間。

另外,思密達和嗎叮嚀必須在飯前(含喝奶前)半小時吃,前者是讓腸黏膜形成保護膜,後者是促進胃腸排空,不提前吃就沒有效果。但多酶片是開胃的藥,要和食物一起吃才有作用。其他消炎、清熱、退燒的藥物,飯後吃即可。若孩子頻繁嘔吐,則最好在兩餐之間吃藥。

給寶寶喂藥注意事項

1.最好不要將藥物與乳汁、奶粉混合,因乳汁、奶粉中的蛋白質可使許多藥物的藥效降低。

2.調和藥物的水要用溫涼的,熱開水會破壞藥物成份。而且水要適量,太多,寶寶喝不完,達不到藥效。

3.最佳的喂藥時間宜在吃奶後1—2小時,這時胃中的奶已部分排出,可減少寶寶因藥物刺激引起的嘔吐。

4.需要空腹服的藥物,宜在吃奶後3—4小時喂,這時寶寶的胃已經排空,有助藥物吸收。

5.媽媽要有耐心,不要著急。可能寶寶吸吮得會比較慢,媽媽每次不宜喂得太多。剛開始可以喂幾滴,如果沒有出現嗆噎情況,可逐漸增加。但一次最多喂2—3毫升,以免誤吸到氣管裡。

6.如果喂完後寶寶馬上吐,就得重新補喂一次。若超過30分鐘後才吐,那就可以等到下次喂藥的時間。

所以更容易患感冒。

8、寶寶腹瀉

腹瀉是0-1歲寶寶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寶寶由於胃腸道功能發育還不成熟,比較容易出現腹瀉。寶寶腹瀉,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其發病原因除腸胃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餵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受涼引起。如果未按時 添加輔食或餵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寶寶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腹瀉。

對於正處於發育關鍵期的寶寶來說,腹瀉不但直接影響他們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假若護理不當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新生寶寶腹瀉,究其原因可分為腸道內感染、腸道外感染和非感染性腹瀉三大類。媽媽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能事半功倍。

讓寶寶乖乖吃藥的方法

方法1:從“下頜部”喂藥不會嗆咳

給孩子喂藥,成人都是參照自己吃藥的方式———張口、灌藥、吞下。但半歲以下的孩子吞咽功能不完善,灌藥雖然簡單,卻難免太急引起嗆咳和嘔吐,並不是好方法。要讓小寶寶比較輕鬆地吃藥,姿勢一定要正確。先把寶寶的頭抬高,讓臉側偏,然後將勺或吸管從下頜部(口腔靠下牙的一側)伸進去慢慢喂藥,勺或吸管不要急著拿出來,等孩子把藥吞下了再拿出來。

方法2:孩子吃藥嘔吐咋辦

孩子小時吞咽功能不好,吃奶都會吐,吃藥更是如此。這種嘔吐是無意識的,只要是喂藥後不久,吐掉的藥量都要及時補回,否則達不到藥效。但3歲以上的孩子吃藥嘔吐常常是家長慣的,孩子不願意吃,吃藥就覺得噁心,這個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糾正,所以也要從小引導,方法和上面講的差不多。有的孩子實在不肯吃藥,嫌藥苦,特別是片劑的藥,可以用孩子愛喝的果汁、蜜糖水、葡萄糖水兌著吃,但果汁或糖水的量一定要嚴格按照藥物說明書上的量來控制,否則也會失效。牛奶可能和藥物起反應,不建議和藥物摻在一起。

方法3:鼓勵大孩子自己吃藥

孩子到了2歲,多半已經學會自己用勺。這時孩子生病,除非身體很虛弱,如果精神和食欲還不錯,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吃藥並給予讚揚。一旦孩子覺得自己吃藥是很勇敢的事,今後就不害怕吃藥了。不過,這有賴於從小的潛移默化。譬如孩子小時,不願意吃藥,家長不忍心強迫,想著孩子不吃就算了,生病可以打針,結果強化了孩子不吃藥的想法,畢竟打針的副作用和風險性要比吃藥高很多。有的家長則把吃藥當成懲罰手段,孩子不聽話就嚇唬說要吃藥,還強調是苦藥,孩子當然更加不願吃藥。

小孩3至6個月時,要適當給他們喝多種口味的果汁和湯水。像苦瓜汁、番茄汁、西洋菜湯、芥菜湯(湯要是滾湯,裡邊不加鹽)等,略略有些酸或苦味,讓孩子慢慢適應不同食物的味道,等到生病吃藥的時候,自然就不怕苦了。另外,家長什麼東西都帶頭吃,對孩子也有很好的影響。

方法4:吃藥要謹遵醫囑

所謂謹遵醫囑,就是要嚴格聽從醫生的指導,醫生說藥吃多少次、多少量,一定不能隨意加減,減了沒有藥效,加了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副反應。

每次的藥量需要精心計算好。只有在吃藥立刻嘔吐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補回相應的量,否則該吃多少就是多少,就是吃藥後半個小時嘔吐了也不用加。醫生若一次開了好幾種藥,只要沒交代分開吃,通常都可以把幾種藥混在一起吃,但要注意搭配後不能放太長時間。

另外,思密達和嗎叮嚀必須在飯前(含喝奶前)半小時吃,前者是讓腸黏膜形成保護膜,後者是促進胃腸排空,不提前吃就沒有效果。但多酶片是開胃的藥,要和食物一起吃才有作用。其他消炎、清熱、退燒的藥物,飯後吃即可。若孩子頻繁嘔吐,則最好在兩餐之間吃藥。

給寶寶喂藥注意事項

1.最好不要將藥物與乳汁、奶粉混合,因乳汁、奶粉中的蛋白質可使許多藥物的藥效降低。

2.調和藥物的水要用溫涼的,熱開水會破壞藥物成份。而且水要適量,太多,寶寶喝不完,達不到藥效。

3.最佳的喂藥時間宜在吃奶後1—2小時,這時胃中的奶已部分排出,可減少寶寶因藥物刺激引起的嘔吐。

4.需要空腹服的藥物,宜在吃奶後3—4小時喂,這時寶寶的胃已經排空,有助藥物吸收。

5.媽媽要有耐心,不要著急。可能寶寶吸吮得會比較慢,媽媽每次不宜喂得太多。剛開始可以喂幾滴,如果沒有出現嗆噎情況,可逐漸增加。但一次最多喂2—3毫升,以免誤吸到氣管裡。

6.如果喂完後寶寶馬上吐,就得重新補喂一次。若超過30分鐘後才吐,那就可以等到下次喂藥的時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