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玩具為什麼總是缺胳膊少腿

案例

完了, 給兒子剛剛買的大毛毛熊, 又很快“壯烈犧牲”了。 5歲的剛剛總是不肯給這些可愛的玩具留“全屍”。 買回來的新玩具。 不超過3天, 肯定是缺胳膊少腿, 要麼就是光禿禿的沒了毛。 這讓剛剛的爸爸媽媽哭笑不得。 這不, 昨天剛給他買了一個大毛毛熊, 今天再拿出來一看, 毛已經被剛剛拔得差不多了。 剛剛經常會有這些讓人不可思議的舉動, 比如把一輛好端端的“大客車”拆開, 目的是想讓車裡坐進幾個“乘客”;把發條青蛙放進水裡, 想讓它在水中游泳;給“下蛋的母雞”嘴裡塞進了很多吃的東西, 想讓它多下幾個蛋……所以家裡的玩具幾乎沒有完整的。

Advertisiment

專家解讀:

拆玩具的現象一般在五六歲的男孩子中比較常見。 在通常情況下, 孩子拆玩具的行為主要表現出一種探究性活動。 孩子往往是對玩具為什麼會動、會響感到好奇, 於是就千方百計地想把它拆開看看。

父母第一次看見孩子拆玩具時, 千萬不要一味地呵斥和批評, 而應該先問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拆開後想知道什麼, 儘量滿足孩子的求知欲。 至於一些毫無探究目的的無緣無故的破壞玩具行為, 就要另當別論了。 這種情形, 有些可能是父母嬌慣的結果, 也可能是心理疾病所致。 如果是心理疾病, 則應該及早帶孩子到精神神經科檢查治療。

方法:

◎父母可與孩子一起拆玩具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拆玩具是因為好奇心, 那麼父母可與孩子一起玩一玩, 拆一拆, 並給孩子解釋這些玩具的構造, 加深孩子對玩具構造和材料的認識和理解, 從而知道哪些東西能拆, 哪些東西不能拆。

◎和孩子一起探索如何將拆卸了的玩具重新組裝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弄清楚被拆後的玩具如何修復、組裝, 千萬不要將孩子拆卸後的玩具扔在一邊不管, 否則孩子可能就真成了一個“破壞者”, 並且還會養成不愛惜玩具的壞習慣。

◎幫孩子選一些便於拆卸且又不易因拆卸而損壞的玩具

父母可以針對孩子喜歡拆卸玩具的特點, 幫助孩子選擇一些便於拆卸不易損壞的玩具, 如變形金剛、拼圖等, 並多和孩子進行一些小製作或帶孩子參觀一些小發明展覽,

Advertisiment
以此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鼓勵孩子創新

孩子拆玩具, 可能是想看看玩具怎樣組成的, 如果他將這個玩具的零件裝到其他玩具上, 也許是為了證實另一種可能。 家長不要對此斥責他。 他能夠現在探索玩具, 也就意味著將來願意探索世界;如果他的“探索”形成一種品質、一種習慣, 那麼將來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具有真正創新意識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