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獨二代:把孤獨消滅在孩子的起跑線上

“娃娃親”, 不為結親為交友

曾經是包辦婚姻代名詞的“娃娃親”, 現如今卻被思想活躍的80後年輕父母們重新搬上檯面。 不過, 同傳統的“娃娃親”不同, 這些年輕父母們喊出了“不為結親, 只為交友”的口號, 旨在為獨生子女找個夥伴。

一日, 在一場家庭聚會上, 趙小姐和父母講起4歲女兒可哥的趣事。 她說, 可哥在自己所在的社區認識了許多新的小朋友, 有個臉蛋圓圓, 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叫樂樂, 可哥自己特別喜歡跟他一起玩, 時間長了, 大人們起哄來、起哄去的, 說是兩家不如做親家吧。

其實這種為小孩子扮家家訂“娃娃親”的現象,

Advertisiment
已經在一些80後父母中成為趣談。 一位元准媽媽告訴記者, 她已經懷了7個月的身孕, 單位裡最近孕婦紮堆, 有三四個人都要生兔寶寶, 於是私底下, 幾個要好的同事就聚在一起開玩笑, “如果我生女兒, 你們家兒子可得給我當女婿呀。 ”或者還會殺出個協力廠商在中間“拉郎配”, 生怕自己的兒女在成人以後步了父母的後塵, 一不小心成了“剩男”“剩女”。 這位准媽媽說, 其實, 這樣的叫法多半是出於玩笑, 沒幾個人會真的信以為真。 “大家也就這麼一說。 現在的小朋友都是家中唯一的孩子, 大人們的掌中寶, 但是他們身邊卻不再有兄弟姐妹的陪伴, 特別孤獨的一代。 ”於是, 越來越多的80後父母突發奇想, 想到通過訂立另類“娃娃親”的方式,
Advertisiment
來加強大人之間彼此的聯繫, 給孩子們找到合適的玩伴, 倒不失為一種破解獨二代孤獨症候群的對策。

除了這種親朋好友之中的“娃娃親”, 還有些80後父母開始熱衷通過網路給孩子們找玩伴。 記者登錄了幾個著名的母嬰網站發現, 類似於這樣的“網路招親帖”並不在少數。 這些由父母代勞在網路上貼著照片的寶貝們歲數不等, 多以0至2歲為主。 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將孩子的照片上傳至網頁, 並填寫好寶寶的自身情況, 甚至有一些好玩的“交友標準”等等, 煞有其事。 一位叫“露露”的網友告訴記者, “孩子一個人太可憐, 幫她找個住家附近的小夥伴, 以後兩家人可以一起活動了。 ”她剛剛為自己一歲半的女兒在網上發帖找朋友。

Advertisiment
“我們就都是獨生子女, 現在的孩子比我們那時候更可憐, 家裡全是大人, 根本沒有同齡人一起玩。 ”一位元“80後”奶爸告訴記者, “其實就是幫兒子找個小夥伴, 最好是個小姑娘, 讓孩子從小學會怎麼照顧人。 ”

記者發現, 在一家網站關於“娃娃親”的社會調查中, 參加調查的1020位網友中, 有33%的人認為“娃娃親”最大的好處在於“緩解獨生子女的孤獨感, 鍛煉孩子的交際能力”。 不過, 對於“娃娃親”的利弊, 42%的網友認為“說不準”。 然而, 還有一些父母親, 因為小朋友的社交圈也建立了自己新的社交圈, 大人們之間相約去團購, 去上早教課, 彼此之間也建立了親密的聯繫, 一個社區內的媽媽們從素不相識甚至成了無話不談的小姐妹。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