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猶太人的教子趣事

猶太人曾飽受世界上最深重的災難, 很長時間沒有自己的國家, 卻在經濟、科學和藝術等方面為世界貢獻了一大批傑出的天才:馬克思、達爾文、佛洛德、愛因斯坦……

幾十年後, 諾貝爾獎的得主, 猶太人所占的比例遠比其他民族高。 猶太人在智力取向活動中的優勢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一個真實的故事

這是發生在猶太人一普通家庭父親和兒子的故事。 兒子叫約翰。 在他3歲的時候, 有一天和姐姐在客廳裡捉迷藏。 他們玩得正高興時, 父親抱住小約翰, 把他放在沙發椅上面, 還在下面伸出雙手做出接他的姿勢,

Advertisiment
叫他往下跳。

為父親能參加他們的遊戲小約翰高興極了。 他興奮地望著父親笑, 並迅速地毫不猶豫地往下跳, 在跳下來即將抓住父親的瞬間, 父親縮回了雙手, 約翰摔在了地板上, 號啕大哭, 並向坐在沙發上的媽媽叫喚。 可是, 他媽媽卻若無其事的坐著, 並不去扶他, 只是微笑著說:“呵, 好壞的爸爸!”父親站在一邊, 以嘲弄的眼光望著可憐的上當受騙的小約翰。

這便是他們教子的方法之一, 此舉似乎有些離譜, 可在猶太人看來, 這是很正常的教育方法。 他們說:“像這樣重複三四次以後, 孩子就不敢輕易相信別人了。 ”這樣做的目的是給孩子灌輸一個理念, 即社會是複雜的, 不要輕信別人, 惟一可信的就是自己。

Advertisiment
只有自強自立才能養活自己。 所以, 孩子滿18歲以後, 就開始獨立謀生。

書本是甜的

在猶太人的家裡, 小孩子稍微懂事, 母親就會翻開聖經, 滴一點蜂蜜在上面, 然後叫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 這儀式的用意是, 書本是甜的。 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常常放有書本。 說是在夜深人靜時死者會出來看書。 當然, 它還象徵著生命有結束的時刻, 求知卻永遠無止境。 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傳統, 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 要是放在床尾, 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 猶太人不焚書, 即使是一本攻擊猶太人的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8年的一次調查表明, 在以猶太人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 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在人均擁有圖書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

Advertisiment
以色列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為世界之最。

知識即智慧

猶太家庭的孩子, 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謎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 你的財產被搶光, , 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錢或財物, 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 你知道是什麼嗎?”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 母親就會說:“孩子, 你要帶走的不是錢, 也不是財物, 而是智慧。 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 你只要活著, 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

重視才能

猶太人重視知識, 更重視才能, 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喻為“背著很多書的驢子”。 他們認為, 一般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

Advertisiment
而沒有任何的創新。 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 而思考是由懷疑和問題所組成的。 學習便是經常懷疑, 隨時發問, 懷疑是智慧的大門, 知道得越多, 就越會發生懷疑, 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 所以發問使人進步。 猶太人家庭由此特別注重與孩子的思想交流。 孩子們可以同成人談話和討論問題, 偶爾成人還會同孩子們纏個沒完, 意在引導他們投入到學習與研究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