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牛逼爸爸10分鐘用這表情就把女兒哄睡了,你家能借鑒嗎?

20世紀90年代墨西哥有一位心理學家, 曾經向他的友人傳授“哄睡秘笈”, 這裡姑且叫他吉姆爸爸吧。

吉姆爸爸有個調皮的女兒, 被妻子戲稱“不睡公主”, 經常玩耍到淩晨1點還不睡, 妻子都快被逼瘋了。 吉姆爸爸平時很忙、不常在家, 但收到妻子的抱怨後, 他只在女兒面前露出一副表情, 女兒就開始昏昏欲睡, 很快就進入夢想, 前後不用10分鐘。 並且每晚都屢試不爽!吉姆爸爸到底施了什麼魔法?

這一夜, 女兒的睡覺時間到了, 就跟往常一樣, 完全不肯睡。 吉姆爸爸走到女兒面前裝作陪女兒玩, 隨後開始不停打哈欠,

Advertisiment
還裝作很困乏的樣子。

沒多久吉姆爸爸偷瞄女兒時發現熊孩子也開始打哈欠!很快便倒地睡著了。

我在畫完這個圖片後, 不由自主打了8個哈欠(看來我也很累呢~~)

→哈欠有催眠功效?

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的心理學家羅伯特.普羅維尼給一班孩子播放一段5分鐘的視頻, 視頻裡一個男子不停地打哈欠, 隨後55%的孩子都打起了哈欠, 這說明人包括孩子在內都有易暗示性, 孩子看到別的孩子或父母或旁人打哈欠, 繼而會不由自主地打哈欠。

瑞士的一位科學家甚至用打哈欠的傳染性特性治療失眠病人呢。

→吉姆爸爸哄睡法的另一個神奇發現

幼兒說提醒, 吉姆爸爸的魔法不會對所有孩子有“魔力”, 從普羅維尼的實驗得知,

Advertisiment
有些孩子會跟著別人打哈欠而打哈欠, 而有些孩子卻不會。 但是, 爸媽們可以通過這個哈欠傳染的容易程度, 能幫助判斷一個孩子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

這些心理學家通過磁共振檢測打哈欠孩子的腦部, 當這些孩子打哈欠時, 他們腦部活動區域跟他們產生同情情緒時腦部活動區域一致。 容易同情別人的孩子, 他們打哈欠的幾率是那些不容易同情他人的孩子的三倍。 那些患有自閉症的孩子, 往往對別人打哈欠無動於衷。 最後, 心理學家們甚至發現, 那些易受哈欠傳染的孩子往往比較感性、情感細膩, 具有更多的同情心, 那些不容易受哈欠傳染的孩子比較理性、意志堅定。

你家孩子屬於哪種?

→孩子打哈欠在早晨和晚上的意義不同

Advertisiment

早晨的哈欠, 通過深呼吸吸入新鮮空氣, 達到讓頭腦冷卻的效果, 有利於幫助孩子清醒和精神煥發;晚上的哈欠是孩子在疲倦時大腦神經支配的一種生理反應。 成年人同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