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牙周袋的分類及形成原因

牙周袋位於牙齒周圍, 是牙周組織發炎後形成的, 又可叫為牙周盲袋。 從表面上看, 是看不出哪個牙齒有牙周袋的, 只有用尖銳口腔探針或專門測量牙周袋探針檢查, 才能知道有無牙周袋及其深度。
一顆牙齒可以有好幾個牙周袋, 可將它們分為頰側牙周袋、舌側牙周袋、近中牙周袋、遠中牙周袋。 如再進一步分下去, 還可分為骨上袋和骨內袋等。 牙周袋為何會分得這麼細呢?這是由於牙周袋的形成表明這顆牙齒得了牙周炎了, 所以牙周袋是臨床上診斷牙周炎的顯著標誌, 是炎症的結果。
牙周袋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認為牙周袋是由於牙周組織受到細菌感染和局部因素刺激,
Advertisiment
尤其是牙菌斑刺激牙齦, 從而導致牙齦組織發生炎症壞死, 炎症不斷地沿著牙根向牙根尖方向擴展, 於是形成病理性囊袋, 與此同時引起牙槽骨的破壞。
囊袋內很容易積存食物和細菌, 經常引起囊袋化膿、囊袋壁腫脹等臨床症狀。 故牙周袋又被說成是牙齦溝的加深。
牙周袋內的組織是肉芽性組織, 這種組織非常容易發炎, 因此牙周袋會長期反復感染, 難於自行癒合。 若牙周袋到達了牙根尖, 會導致牙齒脫落, 這時牙周袋才會癒合。
牙齒存在時, 牙周袋為何不能自行癒合呢?有人認為牙周袋記憶體在著一種物質, 該物質能破壞牙周組織。
Advertisiment
於是, 有人設想這種物質就是破骨細胞, 但經過對牙周袋的研究,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破骨細胞的存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