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爸,在育兒中你擔任了什麼角色?

爸爸作為孩子的重要撫養人之一, 在孩子心理健康、社會性發展等方面, 有著其他家庭成員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尤其在孩子性別意識、婚戀觀以及家庭生活幸福指數等方面有著更加重要的影響。

“為他人創造幸福的同時, 也是為自己創造幸福。 ”爸爸育兒亦是如此, 孩子幸福的同時, 爸爸也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成長與成熟。 合格的爸爸往往擁有強大的心智與能量去承擔事業、家庭兩項重任!

爸爸育兒, 行動起來。

孩子眼中的好爸爸

標準1:好爸爸是“大力士”。

七嘴八舌話爸爸:

露露說:“我爸爸能把我抱起來,

Advertisiment
舉得很高。 ”

其他孩子聽了, 立刻紛紛表明他們的爸爸也是大力士:“爸爸讓我騎大馬”“我能在爸爸身上爬來爬去。 ”還有個孩子特別誇張而興奮地做了一個飛的動作表示爸爸能讓自己飛起來!

在孩子眼中, 理想的爸爸首先要有力氣, 以及能夠借助一身的力氣與孩子進行充滿刺激的肢體運動遊戲。 在這個遊戲的過程中, 不僅能夠增進親子情感, 而且能夠培養孩子快樂的情緒, 同時向孩子傳遞諸如多多吃飯、長個子、變得強壯有力氣、喜歡和爸爸在一起等健康的心理導向, 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都十分有益。

標準2:好爸爸是“在家的人”。

七嘴八舌話爸爸:

天意說:“我爸爸老是在工作, 煩死了!”

柳丁說:“我喜歡媽媽、姥姥, 不喜歡爸爸,

Advertisiment
因為爸爸總是不在家。 ”

小艾失落地說:“我爸爸一年只回家4次, 我都快忘記爸爸長什麼樣子了。 ”

很多爸爸只顧承擔著養家糊口的角色而疏于關照孩子。 有的孩子一周甚至一個月都見不到爸爸, 更談不到與爸爸親密交往了。 缺少與爸爸交往經驗的孩子, 往往在社會交往、情緒情感、思維發展方面受到局限。

對忙於事業的爸爸而言, 既要克服生存壓力承擔著養家重任, 同時也不能忽視教育孩子、關注孩子的責任。 創造機會, 想方設法地讓孩子感受到父愛, 如百忙中一個問候的電話, 定時與孩子進行視頻溝通, 長時間分離後給孩子帶來驚喜的禮物, 真誠的用心亦能傳達深厚的父愛, 往往對孩子的成長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Advertisiment
愛孩子就要讓他感受到, 而不是忽略他, 這是忙碌型爸爸應注意避免的。

標準3:好爸爸是“百科全書”。

七嘴八舌話爸爸:

君君說:“我爸爸比我知道的多, 無論我提出什麼樣的問題, 他都能告訴我。 ”

甯寧搶著說:“我爸爸什麼字都認識, 能給我講很多的故事。 ”

駿駿說:“我爸爸什麼事情都懂, 家裡的東西壞了都是他去修理。 ”

成長中的孩子, 時刻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心, 他的認知能力也在飛速發展。 求知欲旺盛的他們, 對博學多才、有問必答的爸爸會十分崇拜。 尤其是對於孩子感興趣的一些內容, 如果爸爸不僅知道且能對孩子進行相關指導的話, 那麼在孩子的眼中, 爸爸的形象就更加偉大了。 因此爸爸在提升自身文化知識修養的同時,

Advertisiment
應該密切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 做一個瞭解並理解孩子的好爸爸。 如果爸爸能夠隨時附和孩子所關心的內容, 那麼孩子會更視爸爸為知己。

標準4:好爸爸是“鐵哥們”。

七嘴八舌話爸爸:

華天說:“我喜歡爸爸, 爸爸不會嘮嘮叨叨的。 ”

楊洋:“跟爸爸在一起想玩什麼就玩什麼, 媽媽就不一樣了, 什麼都不讓玩兒。 ”

齊天說:“爸爸允許我從高處往下跳。 ”

郝寶甚至說:“爸爸是我哥們兒。 跳得比我遠多了。 ”

李少傑笑著說:“爸爸不打我, 媽媽打屁屁。 ”

從孩子們的表述來看, 他們更喜歡“慈父”的角色。 相對于媽媽有些嚴厲的“管教”, 即更偏向於在生活中對孩子比較細膩的照顧這種交往模式來說, 爸爸的寬鬆與開放的交往模式更能博得孩子的喜愛。

Advertisiment
孩子們會認為爸爸更容易尊重他們, 是一種朋友的感覺。

嬰幼兒期的孩子正處於追求獨立且探索意識十分濃厚的時期, 爸爸適時的放手政策、較多的尊重, 確實比媽媽的“嚴加管教”更有利於培養孩子勇敢、獨立、自信的個性品質, 但是管與不管一定要有原則, 即適時適度原則。

標準5:好爸爸是“好玩伴”。

七嘴八舌話爸爸:

樂樂說:“我喜歡爸爸跟我一起做遊戲。 ”

嘉嘉說:“爸爸經常陪我玩旋轉木馬。 ”

開心說:“上個週末, 爸爸跟我一起去遊樂園玩滑梯了。 ”

小米也很開心地說:“我喜歡爸爸帶著我玩。 ”

孩子的世界裡本應充滿遊戲, 遊戲是孩子學習、成長、認識世界的最佳方式。 因此, 理想的爸爸是能夠陪著孩子一起遊戲、一起探索未知的爸爸。 在孩子安全不觸及原則的前提下給孩子以自由,在孩子需要陪同遊戲的時候,能夠放下成人的架子與孩子開心地玩在一起,是孩子最喜歡的交往方式。在這個過程當中,由於爸爸的思維方式更加理智、成熟,因此這種交往不但利於提高孩子的遊戲水準,更能在活動中有效地促進孩子智力水準的發展。

故事教學中的育兒觀

很多爸爸認為自己不夠瞭解孩子、不夠瞭解教育,因而在育兒問題上不是躲避就是畏手畏腳難以施展。

坦白地說,教育孩子的確需要策略,但高於策略的是真心的愛與尊重,所謂“誠於中,而形於外”,當孩子接收到真誠的愛之後,常常是自然的相處就夠了。在充滿愛與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中,孩子往往心理健康而平和,爸爸只要“收”“放”適度,再加上恰當的引導,就會培養出非常健康的寶寶。

關於教育當中“收”和“放”的問題,以下故事教學法將為您以身示教,解析在育兒過程中爸爸的角色定位:

故事:《怪物,不哭》(Monsters Don't Cry)。

故事梗概:小主人公阿爾奇(Archie)持有戰無不勝的“咒語”,無論是被噩夢驚醒、玩具船漏水、被山羊追著跑、從秋千上摔下來,還是吃了太多生日蛋糕造成的肚子難受、被卡在樹上、在迷宮裡出不來且被一隻蜜蜂嚇了一跳,或者騎三輪車轉暈等等,只要念一下咒語,他總是能勇敢戰勝這些困難。“怪物會咆哮,怪物會歎氣,但強大的怪物從來不哭泣”("Monsters may roar, may growl or just sigh, But monsters are strong, monsters don't cry!")。但是有一次,玩具泰迪的腦袋掉了下來又弄不好的時候,堅強的阿爾奇卻為這點“小事”忍不住大哭起來……

主人公的爸爸會怎麼做?

處理方案1:“別哭了,別哭了,煩死了!”

解析:制止、抱怨的處理方式。這種處理方式源于爸爸心中預設好孩子就是應該安安靜靜、不哭不鬧、不惹事、不給父母添麻煩。

處理方案2:“為這點小事哭,真沒出息!”

解析:批評、責問的處理方式。孩子摔倒了、嚇著了都不哭,反而為玩具壞了而哭,這種處理方式源于爸爸心中對孩子的不理解。

其實,我們見過用更嚴厲或者用更惡劣方式來對付孩子哭鬧的爸爸。其中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沒有用真愛的智慧來對待孩子。更通俗點說,就是不知道怎麼愛孩子,也不知道怎麼管教孩子。

處理方案3:觀察、指導。

爸爸一直在阿爾奇左右觀察審視,摔了、碰了、害怕了,爸爸都淡定地不去干擾、不去評價。但是,當阿爾奇內心真有跨不過去的障礙時,爸爸會馬上施以援手,幫阿爾奇縫好玩具熊的腦袋,這樣之後阿爾奇的內心就獲得了平和。

解析:阿爾奇爸爸的愛適度而講究。

當孩子堅定地擁有對爸爸的信任感時,孩子就不會在沒有必要的問題上糾纏不休,而是會專注於自我的發展。這樣的孩子,將來是可以放手不管的!因此,爸爸育兒,只要掌握兩點,教育便能十分順利,簡單地說就是:

1.當孩子不需要的時候,沒必要出現。

其實,當孩子獨立克服恐懼、困難之後,自然生髮出來的是一種堅強勇敢的品質。一旦孩子覺察到自己擁有應對難題的能量時,會不斷地在經歷中應用自如。

順從孩子的發展,瞭解孩子當下的狀態和言語行為的內容,是爸爸育兒過程中最需要做的功課,此外便是通過擁抱、鼓勵、讚賞的眼神來讓孩子感受父愛。在基於原則問題、收放自如的相處中,與孩子共同成長。

2.當孩子真正需要的時候,一定要出現。

在孩子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時,爸爸的出現,是安全與愛的信號,“爸爸媽媽愛我,不會不管我。我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怕,他們會幫助我!”這就是歸屬感和安全感。

在孩子安全不觸及原則的前提下給孩子以自由,在孩子需要陪同遊戲的時候,能夠放下成人的架子與孩子開心地玩在一起,是孩子最喜歡的交往方式。在這個過程當中,由於爸爸的思維方式更加理智、成熟,因此這種交往不但利於提高孩子的遊戲水準,更能在活動中有效地促進孩子智力水準的發展。

故事教學中的育兒觀

很多爸爸認為自己不夠瞭解孩子、不夠瞭解教育,因而在育兒問題上不是躲避就是畏手畏腳難以施展。

坦白地說,教育孩子的確需要策略,但高於策略的是真心的愛與尊重,所謂“誠於中,而形於外”,當孩子接收到真誠的愛之後,常常是自然的相處就夠了。在充滿愛與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中,孩子往往心理健康而平和,爸爸只要“收”“放”適度,再加上恰當的引導,就會培養出非常健康的寶寶。

關於教育當中“收”和“放”的問題,以下故事教學法將為您以身示教,解析在育兒過程中爸爸的角色定位:

故事:《怪物,不哭》(Monsters Don't Cry)。

故事梗概:小主人公阿爾奇(Archie)持有戰無不勝的“咒語”,無論是被噩夢驚醒、玩具船漏水、被山羊追著跑、從秋千上摔下來,還是吃了太多生日蛋糕造成的肚子難受、被卡在樹上、在迷宮裡出不來且被一隻蜜蜂嚇了一跳,或者騎三輪車轉暈等等,只要念一下咒語,他總是能勇敢戰勝這些困難。“怪物會咆哮,怪物會歎氣,但強大的怪物從來不哭泣”("Monsters may roar, may growl or just sigh, But monsters are strong, monsters don't cry!")。但是有一次,玩具泰迪的腦袋掉了下來又弄不好的時候,堅強的阿爾奇卻為這點“小事”忍不住大哭起來……

主人公的爸爸會怎麼做?

處理方案1:“別哭了,別哭了,煩死了!”

解析:制止、抱怨的處理方式。這種處理方式源于爸爸心中預設好孩子就是應該安安靜靜、不哭不鬧、不惹事、不給父母添麻煩。

處理方案2:“為這點小事哭,真沒出息!”

解析:批評、責問的處理方式。孩子摔倒了、嚇著了都不哭,反而為玩具壞了而哭,這種處理方式源于爸爸心中對孩子的不理解。

其實,我們見過用更嚴厲或者用更惡劣方式來對付孩子哭鬧的爸爸。其中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沒有用真愛的智慧來對待孩子。更通俗點說,就是不知道怎麼愛孩子,也不知道怎麼管教孩子。

處理方案3:觀察、指導。

爸爸一直在阿爾奇左右觀察審視,摔了、碰了、害怕了,爸爸都淡定地不去干擾、不去評價。但是,當阿爾奇內心真有跨不過去的障礙時,爸爸會馬上施以援手,幫阿爾奇縫好玩具熊的腦袋,這樣之後阿爾奇的內心就獲得了平和。

解析:阿爾奇爸爸的愛適度而講究。

當孩子堅定地擁有對爸爸的信任感時,孩子就不會在沒有必要的問題上糾纏不休,而是會專注於自我的發展。這樣的孩子,將來是可以放手不管的!因此,爸爸育兒,只要掌握兩點,教育便能十分順利,簡單地說就是:

1.當孩子不需要的時候,沒必要出現。

其實,當孩子獨立克服恐懼、困難之後,自然生髮出來的是一種堅強勇敢的品質。一旦孩子覺察到自己擁有應對難題的能量時,會不斷地在經歷中應用自如。

順從孩子的發展,瞭解孩子當下的狀態和言語行為的內容,是爸爸育兒過程中最需要做的功課,此外便是通過擁抱、鼓勵、讚賞的眼神來讓孩子感受父愛。在基於原則問題、收放自如的相處中,與孩子共同成長。

2.當孩子真正需要的時候,一定要出現。

在孩子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時,爸爸的出現,是安全與愛的信號,“爸爸媽媽愛我,不會不管我。我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怕,他們會幫助我!”這就是歸屬感和安全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