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當好寶寶的交友教練/家庭教育

父母, 當好寶寶的交友教練
對孩子來說, 交朋友是件令人激動的事。 心理學大師佛洛德的學生蘇利文認為:人際關係對人格的發展十分重要, 尤其是兒童時期的交友狀況, 更會深深地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和自尊, 其力量不亞于父母的教育和愛心。
事實上許多許多研究結果也顯示出:假如幼兒時期缺乏友伴或者被同伴拒絕, 不僅會造成情緒上的傷害, 出現害羞、恐懼、自卑等等的不良心理症狀, 也會影響其日後其他性格的發展。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父母是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最佳教練,

Advertisiment
那麼在鼓勵孩子交友時, 父母該注意些什麼?
1、對幼兒來說, 過完3周歲生日, 就開始與別的孩子交朋友了。 他喜歡和其他孩子在一起, 除了特別要好的同伴之外, 常隨著遊戲更換朋友, 即使在玩遊戲時, 也還是各玩各的, 兩個小孩子之間並沒有相互作用。 4歲時, 他常常將朋友這個詞掛在嘴邊, 也懂得邀朋友一起玩和分享玩具, 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開始慢慢產生, 發展, 也就是說朋友關係有了一定的持續性。 五歲之後開始喜歡討好小夥伴, 希望獲得讚揚, 一般愛服從年齡稍長孩子的話。
2、在3歲時, 可幫助孩子計畫一些交往活動, 讓他每週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幾次, 打下交友的基礎;4歲時, 父母親要關心他與小夥伴相處的狀況,
Advertisiment
傾聽他交往過程中的喜怒哀樂;5歲時, 如果孩子遭到同伴的欺負, 不能在旁邊煽風點火, 當孩子抱怨同伴的不是時, 父母只需作個聽眾而不要加以任何評價, 才不會讓孩子走向孤立。
3、假如父母本身極少很朋友來往, 孩子怎麼能體會到朋友的重要性呢?如果父母慷慨大方, 孩子則較樂於與人分享;若父母對孩子經常打罵, 則孩子可能就會衝動粗暴, 無法懂得別人的情緒, 也不會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所以父母要時刻檢查自己的教養方式與態度, 避免由於自身行為方式的偏差而使孩子情緒受到傷害, 繼而影響人際關係。
4、父母親還要適時地傳授一些基本的交往經驗和技巧, 讓孩子體會到如何建立與維持友誼。 父母可利用各種場所,
Advertisiment
教給孩子一些朋友間交往的禮節。
5、排隊等車時, 要依次上車, 不能越位, 那麼他在幼稚園也會很有耐心等待老師分發物品。
6、告訴孩子:出門要說再見, 見到其他小朋友要打招呼, 尤其是打招呼時語氣要熱情, 雙目要注視對方, 才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
7、如果孩子有插嘴的習慣, 要提醒他, 不要打斷大人的對話, 必須等交流有一個休息的時候再說話。 如果有緊急事情, 如上廁所, 需要打斷也是被允許的, 但要用“對不起……”的話語來表達。
8、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的機會, 讓孩子見見世面, 豐富他在新環境中與人交往的經驗, 學習處理人際關係。 具體方法如下:
·在作客前要告訴他拜訪的客人家的一些基本情況,
Advertisiment
包括家裡的成員有哪些, 怎麼稱呼, 讓孩子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作客之前提出一些到客人家裡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規範, 如未經人家允許不能亂拿東西;
·出門前父母自己要打扮得體, 也要幫孩子打扮一新, 這樣才能讓孩子對自己充滿自信, 進而養成待人接物時注意自己穿著打扮整

潔大方的習慣;
·拜訪時, 主動讓孩子與客人家裡的在場成員打招呼, 陪著小朋友好好地玩耍, 進餐時也要提醒他要等待別人先上桌之後再吃飯, 不要自己埋頭吃而不管他人。
總之, 父母要通過言傳身教, 對孩子不斷薰陶與滲透, 幫助他投入兒童社會, 尋找小朋友, 結識小夥伴, 並且成為有禮貌的孩子, 這會有助於孩子友誼的保持與發展,

Advertisiment
也會使之心理更加健康的發展。 (文/玲玲)
相關閱讀>>>幼兒交往:美國的家庭遊戲小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