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寶寶的助爬教練_如何做寶寶的助爬教練

養生之道網導讀:

做寶寶的助爬教練, 爸爸媽媽們合格了嗎?寶寶爬行是發育生長階段必須要經歷的過程, 爬行可以帶給寶寶很多健康好處。 但是寶寶如何正確爬行, 爸爸媽媽們準備好做寶寶的助爬教練了嗎?

一、寶寶爬行的一般規律

6個月後, 媽咪會明顯地感受到:小寶寶不再只顧著吃和睡, 而是每天都會有讓人驚喜的小進步啦!寶寶仰臥、抬頭、扶坐都做得很好以後, 才會進入到爬的階段。 然後再站立、行走, 這是一個比較自然的過程。 俗語說“七坐八爬”, 基本上到7、8個月的時候, 寶寶就自然會爬了。

Advertisiment
每個寶寶的發育時間表不是完全一樣的, 媽媽也不一定非得按照這樣一個階段來嚴格執行, 有些寶寶可能6個月就會爬, 有些寶寶到9、10個月才會爬, 出現這些特別的狀況, 媽媽也不用著急。

約5~6個月

寶寶就為爬作準備了, 他會趴在床上, 依賴腹部為中心, 向左右挪動身體打轉轉。

約7個月

寶寶可以匍匐爬行, 但腹部仍貼著床面, 以腹部蠕動, 四肢不規則地劃動, 不是向前, 而是後退。

約8~9月

寶寶就會爬了, 真正會爬是用手和膝蓋爬行, 頭頸抬起, 胸腹部離開床面。 即用手和膝蓋爬行, 最後發展為兩臂和兩腿均伸直, 用手和腳爬行。

二、科學認識寶寶“爬行”吧!

1、爬不爬有沒有關係?跳過爬行直接進入走路這樣的寶寶好嗎?

爬行為寶寶提供各種鍛煉的機會,

Advertisiment
但也不要勉強, 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得這些能力。

2、為什麼有些寶寶不喜歡爬或不願意爬行?

有些時候, 不是寶寶不願爬, 而是父母人為地把寶寶爬行的機會給剝奪了。

三、創造安全爬行環境!

1、把房間弄得寬敞些, 關掉電視

2、家裡的危險處要仔細檢查

3、玩具&環境要保持乾淨

4、爸爸媽媽要有陪寶寶“運動”的習慣

5、給寶寶準備一副護膝

注:盡可能地讓寶寶知道爬行的魅力, 可能有的媽媽會覺得“希望寶寶能早點學會爬行”、“不會爬是有問題的”等而感到不安。 其實, 寶寶的成長發育是一個自然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人為地“揠苗助長”是沒有意義的, 只要寶寶意識到“我要開始運動了”, 他就會很自然地擺動身體了。 所以,

Advertisiment
請媽媽一定要耐心等待。

四、準備開始爬行了!

1、俯臥練習

寶寶5、6個月的時候, 可以經常讓寶寶俯臥在地板上或者床上, 在前面拿個玩具逗引他。 經常地進行俯臥練習, 有利於寶寶頸部肌肉的鍛煉和上肢力量的練習, 為爬行做好準備。

2、上肢的交替運動

可以將一個軟的、圓筒狀的墊子放在寶寶的胸前, 讓他抬起胸膛, 媽媽可以在寶寶身後協助寶寶上肢交替運動, 即雙臂和肩能夠掉換重心。

3、頂力助爬

讓寶寶俯臥, 幫助他肚皮離開地面, 屈膝, 將腿縮到腹部下面, 手和膝蓋著地, 然後再向前稍微送一下, 讓他有爬行的感覺。

有趣的爬行遊戲公開啦!

在寶寶能夠熟練地爬行以後, 媽媽可以開始考慮給寶寶的爬行增加難度, 設置一些小小障礙,

Advertisiment
也增加爬行的樂趣。

1、自由爬

2、媽媽寶寶一起爬

3、用玩具逗引爬

4、障礙爬設置各種障礙讓寶寶爬過

5、鑽山洞媽媽跪在中間, 弓腰在地上, 創造一個陸上“隧道”, 寶寶從“山洞”裡鑽過, 順利拿到玩具。

如果孩子跳過爬行直接學會走, 雖然不一定會出現異常的狀況,

Advertisiment
但最直接的衝擊在於孩子的肌耐力差、肌肉力量不足, 而這些低張力的孩子可能會出現下列症狀──走路走不久、一下就喊累、無法提重物等, 另外姿勢也可能會因為韌帶過松而以膝蓋過度伸直的姿勢鎖住關節, 久而久之會造成磨損, 對孩子的膝蓋發育有極大的影響。 另外, 髖關節和臀部位置會向前頂、背部會向後仰, 這個姿勢主要也是由於韌帶的力量不足, 所以要藉此將身體鎖住以維持姿勢。

一、多留意姿勢與動作完成度

寶寶跳過爬直接學習走, 最令人擔心的隱憂在於肌肉張力不足, 但1歲以前的孩子基本上還不太會走路, 黃名璽治療師建議, 若家長發現孩子的姿勢總是異于同齡孩子, 甚至可明顯察覺姿勢特殊, 也要同時注意是否有活動力低落的現象,比方說爬也爬不遠、總是懶洋洋不喜歡活動、不愛操弄玩具、很少伸手扶著奶瓶等,這些都可能是典型的肌肉無力症狀,家長應該再多加觀察留意。

二、當心寶寶的爬行安全

有時寶寶本身的發展沒有異樣,卻因為家長認為的地上很髒、到處爬行很危險等因素,剝奪孩子以爬行四處探索新奇事物的機會,黃名璽治療師提醒,只要注意好下列環境安全重點,讓幼兒多練習爬行的利益絕對遠大於弊唷!

(1)、床鋪和地板是最適合練習爬行的地點,在床鋪爬行要當心跌落受傷,若家中的地面冰冷堅硬,可鋪設乾淨的地墊或巧拼降低碰撞受傷的可能。

(2)、寶寶爬行的地點一定要經過打掃,務必徹底清除體積小卻可能吞下肚的硬幣、鈕扣、髮夾等物品。

(3)、好奇寶寶可能在爬行過程中將小手伸進插座,或是拉扯桌布、電線導致桌熱水瓶、花瓶等物品砸落,因此,家長一定要在旁時時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也要同時注意是否有活動力低落的現象,比方說爬也爬不遠、總是懶洋洋不喜歡活動、不愛操弄玩具、很少伸手扶著奶瓶等,這些都可能是典型的肌肉無力症狀,家長應該再多加觀察留意。

二、當心寶寶的爬行安全

有時寶寶本身的發展沒有異樣,卻因為家長認為的地上很髒、到處爬行很危險等因素,剝奪孩子以爬行四處探索新奇事物的機會,黃名璽治療師提醒,只要注意好下列環境安全重點,讓幼兒多練習爬行的利益絕對遠大於弊唷!

(1)、床鋪和地板是最適合練習爬行的地點,在床鋪爬行要當心跌落受傷,若家中的地面冰冷堅硬,可鋪設乾淨的地墊或巧拼降低碰撞受傷的可能。

(2)、寶寶爬行的地點一定要經過打掃,務必徹底清除體積小卻可能吞下肚的硬幣、鈕扣、髮夾等物品。

(3)、好奇寶寶可能在爬行過程中將小手伸進插座,或是拉扯桌布、電線導致桌熱水瓶、花瓶等物品砸落,因此,家長一定要在旁時時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