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需要為孩子做好哪些入學準備

要上學了, 孩子高興得又蹦又跳, 爸爸媽媽卻有點不放心, 上小學畢竟不同於上幼稚園, 孩子能否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呢?而且, 最關鍵的是, 孩子能否學得好、學得輕鬆, 將來有所成就呢?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現在孩子入學, 該怎樣開個頭呢?

所以, 入學確實是一件大事, 它會引起孩子在生活習慣和學習活動上的一系列變化, 必須認真對待, 做好準備工作才能保證孩子入學後身心健康, 使他順利地適應這個變化。

1.培養激發孩子旺盛的求知欲

每一個孩子都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 對自己不明白的事情總愛問個“是什麼?”和“為什麼?”這就是求知欲的表現,

Advertisiment
父母宜早因勢利導, 在孩子發問時啟發他動腦筋去想一想, 自己尋找答案, 必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解答他的問題, 滿足他求知的心理要求, 可以激發起學習的興趣。 要用名人成長的經歷, 科學家小時候的故事去誘發孩子探索奧秘的願望。 比如, 愛迪生怎麼會成為世界發明之王的?飛船為什麼會升到太空中去?南極是什麼地方?為什麼要遠征南極?……當孩子急切地想要瞭解這些奧秘, 渴望學習這些知識時, 父母就要不失良機地誘導孩子:你上學之後, 老師會給你講許多知識, 告訴你許多新鮮的事情, 讓他嚮往學校。

學校是孩子將要獲得知識、度過寶貴學習時光的地方,

Advertisiment
只有教會他熱愛這個地方, 他才會在那裡安心、愉快地學習。 父母先要以高興的心情向孩子描述學校生活和有趣的學習活動, 給他講師生深厚情誼的故事, 使孩子產生溫暖的感覺, 最好爸爸、媽媽給孩子講講自己小時候上學的情況, 向孩子介紹學校是幹什麼的?學校裡都有誰?學校有哪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老師講課的內容是如何有趣……吸引孩子、誘發孩子急切地想走入學校大門的心理。

教師是孩子智慧的啟蒙者, 要在孩子入學之前就形成對老師良好的印象, 父母要儘量詳盡地向孩子講述老師的光榮職責, 講講自己從小如何受到老師的親切教誨與培養, 以及自己對老師的無限留戀之情等, 在孩子心中樹立起老師和藹可親、莊重嚴肅、知識淵博、熱愛兒童的第一印象。

Advertisiment
千萬不要用“老師”去威脅和嚇唬孩子, 比如說“不聽話就交給老師去管!”“上了學, 老師就會把你……”“老師才不會像媽媽一樣對你呢!”或者貶低老師的作用, 歪曲老師的形象, 這都是不對的, 如果孩子對老師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和誤解, 就會影響他人學的積極性。 因此, 父母本身首先要以尊師、愛師的榜樣去誘導孩子, 才能使孩子尊敬和熱愛自己的老師。

這樣, 就能使孩子嚮往學校生活, 為自己即將入學感到自豪。

2.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兒童從幼稚園到小學畢竟是一個大轉折, 在沒有適當的入學準備, 在進入小學後將會出現一系列不適應學校學習環境,

Advertisiment
因此, 我們在孩子入學前應加強對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教孩子記住自己和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門牌號碼、父母工作的單位等, 以備不時之需。

要讓孩子懂得一些簡單的常識, 比如一天有上午、下午和晚上的區別, 上午幾小時?下午幾小時?幾天是一周?一年有幾個月?一個月有多少天?等等。 又如吃飯前飯後不可急劇奔跑, 運動後要喝開水, 定時大便, 便後洗手這類衛生常識也應讓孩子知道。

還要教給孩子學校生活的常規知識, 比如聽見預備鈴進教室坐好, 上課專心聽老師講課, 需要發言先舉手, 得到老師許可再說話等等。 有心的家長把這些常規編成故事講給孩子聽, 使孩子很容易就記住了, 對孩子入學後適應學校生活很有幫助。

Advertisiment

孩子入學前就要著手訓練他的生活能力, 比如:①能從事有目的的活動, 即集中精力做任何事:②在學習活動中保持良好的身體姿勢:③能做自我服務性的勞動:漱口、刷牙、洗手、洗臉、控制大小便, 會穿脫衣、褲、鞋、襪, 會疊被子、收拾書包等, 這叫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同時, 還要學會簡單的服務性勞動, 如開關窗戶、掃地、抹桌子等。 ④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合理安排時間, 完成作業, 做事有條理。 ⑤為了學習的方便, 要教孩子使用剪刀、糨糊, 會使用削筆刀等。 ⑥孩子學習自己整理學習用品。

為了孩子生命的安全, 必須教育他懂得交通規則和遵守交通規則, 如知道紅綠燈的意義, 知道“紅燈停, 綠燈行”, 做到在規定的橫道線內才可以穿越馬路, 知道“過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走路要走人行道,在馬路上要靠右行走,一旦迷了路,會去找民警叔叔而不要跟不認識的人走。

還要教育孩子不玩火,不去撥弄電源開關,不拉扯電線,不在建築T區逗留,沒有大人帶領不可以去游泳玩水,以免釀成事故。

要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做好入學準備。不要等到孩子還差幾周就該入學了才想起這件事,那時就晚了一些。身心的健康發展來自於良好的環境、教育和家長的期望,若能夠及早把這些貫穿於每天的活動中,孩子入學後就會避免不少後顧之憂。

大約從孩子5歲半開始,家長就要考慮他人學前後作息制度的銜接了,根據年齡的增長和學習要求的改變,需要適當減少睡眠時間,逐漸延長學習時間,慢慢使孩子的作息制度與學校要求保持一致,以免孩子上學後猛然改變生活習慣而不能適應,損害健康。比如幼兒午睡時間一般為2個多小時,而小學生的午睡時間只有1個多小時了,這需要以半年左右的時間逐步縮短午睡時間,規定一個起床的時間,到時候一定要叫醒他,養成習慣就好了。

3.購置必需的學習用品

要把孩子入學當成家庭的大喜事,長輩們要對孩子表示祝賀,說一些鼓勵的話,贈送一點精美的小禮物,如書籍、文具盒等。父母最好親自帶孩子到文具店去選購學習用品,讓他自己看著購買書包、紙筆、小刀、橡皮等必需用品,告訴他各樣物品的用途和收藏方法。當然,學習用具只要實用就行,不要因為文具盒太花哨而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

送孩子入學的當天,父母要高興地為孩子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說一些祝福、鼓勵的話,讓孩子體驗到上學的愉快,讓他充滿信心,勇敢地走進莊嚴的學校大門。

知道“過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走路要走人行道,在馬路上要靠右行走,一旦迷了路,會去找民警叔叔而不要跟不認識的人走。

還要教育孩子不玩火,不去撥弄電源開關,不拉扯電線,不在建築T區逗留,沒有大人帶領不可以去游泳玩水,以免釀成事故。

要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做好入學準備。不要等到孩子還差幾周就該入學了才想起這件事,那時就晚了一些。身心的健康發展來自於良好的環境、教育和家長的期望,若能夠及早把這些貫穿於每天的活動中,孩子入學後就會避免不少後顧之憂。

大約從孩子5歲半開始,家長就要考慮他人學前後作息制度的銜接了,根據年齡的增長和學習要求的改變,需要適當減少睡眠時間,逐漸延長學習時間,慢慢使孩子的作息制度與學校要求保持一致,以免孩子上學後猛然改變生活習慣而不能適應,損害健康。比如幼兒午睡時間一般為2個多小時,而小學生的午睡時間只有1個多小時了,這需要以半年左右的時間逐步縮短午睡時間,規定一個起床的時間,到時候一定要叫醒他,養成習慣就好了。

3.購置必需的學習用品

要把孩子入學當成家庭的大喜事,長輩們要對孩子表示祝賀,說一些鼓勵的話,贈送一點精美的小禮物,如書籍、文具盒等。父母最好親自帶孩子到文具店去選購學習用品,讓他自己看著購買書包、紙筆、小刀、橡皮等必需用品,告訴他各樣物品的用途和收藏方法。當然,學習用具只要實用就行,不要因為文具盒太花哨而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

送孩子入學的當天,父母要高興地為孩子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說一些祝福、鼓勵的話,讓孩子體驗到上學的愉快,讓他充滿信心,勇敢地走進莊嚴的學校大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