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父母該如何讓寶寶接受說教

有不少爸爸媽媽會發現寶寶不怎麼樂意跟自己進行談話和交流。 其實, 大部分的寶寶到了一定階段, 會不耐煩家長的說教, 不愛與家長溝通, 相比較更樂意與同學在一塊。 原因很簡單, 就是同學們的話簡單親近, 不好老說大道理。 而家長那方面卻總是指責, 讓寶寶的壓力越來越重, 所以就會產生隔閡。 因此, 爸爸媽媽在進行說教時應該注意方法才對。

家長們如果要做寶寶的良師益友, 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 試著用寶寶能懂的簡單道理, 教他們明辨是非就對了。 孩子的理解力有限, 我們應該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的想法,

Advertisiment
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告訴他。

與寶寶拉近距離的三種方法:

1.以委婉的方式取得認同:孩子回來, 如果有異于平時的舉動, 這時, 父母可以間接方式詢問, 讓孩子說出心事。 倘若孩子不肯說, 不妨寫便條、書信婉轉瞭解, 避免正面衝突、動不動就責備孩子, 千萬不要強迫孩子把情況告訴你。 等瞭解情況後, 父母再發表自己的看法。 有時可以引述過去的經驗, 或對他說:“我瞭解你的心情, 我以前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當時我是這麼解決的……”這樣才能讓孩子認同你的看法、想法。

2. 讓寶寶明確地知道你的想法:看到孩子做錯了一件事, 或聽到孩子說錯了一句話, 父母通常會生氣地斥責。 但是, 這樣的效果反而不好,

Advertisiment
會引來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 倘若你改變了口氣, 對孩子說:“聽著, 只要給我三分鐘就可以了。 ”“我只說一分鐘, 好嗎?”撤除他的防衛線, 然後告訴他:“如果你可以不要……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剛剛講的那句話……你不會讓我失望, 對不對?”尊重的態度、和緩的語氣、同等的地位, 孩子會感覺到他被期待、被尊重, 也會下定決心改正偏差行為。

3.以同情和理解的態度接納孩子:孩子有時會和父母商量, 希望父母同意讓他參加某些活動, 這是父母要放下架子, 和孩子站在對等的立場, 為他解決問題;千萬不要以強制的手段, 或斷然拒絕, 毫不考慮她的感受。 不要想當然地命令他怎麼做。 要知道:孩子也有自尊心, 希望你接納他的看法和想法。

Advertisiment

實際上, 寶寶不是說不樂意把自己心裡所想告訴爸爸媽媽, 只是怕這樣一說反而被責駡。 爸爸媽媽與寶寶產生隔閡, 大多數是因為沒有掌握好交流的方法。 只有以以委婉的方式取得認同, 讓孩子明確地知道你的想法, 以同情和理解的態度接納孩子, 這樣, 你才能拉近與寶寶的距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