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父母無心話語導致孩子自卑

我們常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當父母一心為孩子的未來鋪路時, 經常忘記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父母對兒女的期望過高, 給孩子的壓力過大, 那么孩子就像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鎖, 再也無法前進, 甚至會漸漸失去自信, 陷入自卑的深淵。

自卑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經常自我鼓勵、自我調節失敗情緒, 那么自信心很快就會樹立起來。 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種族、背景, 關鍵是你的心中有沒有自信。 自信心是一把生命的火炬, 高舉著它就能將人生的每一處照亮。

小宇出生于小康家庭, 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

Advertisiment
爸爸是大學教授, 媽媽正在讀研究所。 因為小宇是獨生子, 所以爸爸媽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希望他們的兒子和他們一樣有知識、有成就, 甚至超越他們。 于是從小宇很小的時候開始, 爸爸媽媽就為他制定了發展計劃。

當小宇剛牙牙學語時, 父母就教他念英文, 到小宇三四歲時, 他每天的時間都被父母安排得滿滿的, 如早上起床要練發聲、上午讀書, 下午學跳舞, 晚上練琴。 小宇的爸媽希望他成為一個各方面都優秀的人才, 所以對他的要求都非常嚴厲。

小宇不論在幼兒園里還是進了小學之后, 他每一項學業或是才藝都表現得非常出色, 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他。 然而即便他在品德、學業、體能等方面,

Advertisiment
樣樣出類拔萃, 但仍無法讓他的父母滿意, 因為父母給小宇定的標準是永爭第一。

每當小宇拿著自己認為滿意的成績單高高興興地回家時, 得到的總是父母的訓斥:“這題怎么會答錯?這么簡單的題目你都不會!”父母的反應讓小宇傷心地低下頭。

小學五年級時, 小宇參加學校的朗誦比賽, 得到第一名。 比賽結束后, 他欣喜地跑向爸爸媽媽, 沒想到面對的卻是兩人冰冷的面孔:“你看人家獲優等獎的那個小朋友, 聲音多甜美, 表情多自然, 比你好多了。 你呀, 真讓我們失望。 ”他聽著聽著, 忍不住流下了委屈的淚水。

就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 小宇慢慢地變了, 漸漸地, 小宇仿佛換了一個人, 本來活潑、開朗、調皮、聰明可愛的他,

Advertisiment
現在變得喜歡一個人獨處, 經常害羞, 總是膽怯, 也不愛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上課從來不主動回答問題, 即便老師要他回答, 他也總是表現得扭扭捏捏, 老是說:“我不行!”“我不知道!”小宇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充滿自信、活潑可愛的孩子了。

當今大多數父母的心愿是期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 有所成就, 為此, 父母常常想盡各種方法來培養孩子, 但在父母一心為孩子的未來鋪路時, 經常忘記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因素, 以至于事倍功半, 無功而返, 不但使孩子的童年充滿了痛苦的回憶, 還為親子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

有的父母平時常對孩子“我們家怎么會有你這么一個不爭氣的孩子”或是“你怎么這么笨, 看看人家,

Advertisiment
可比你強多了”之類的話, 往往是父母一時沖動而說出的令人氣餒的話, 孩子卻容易把話當真, 這些話會對孩子有強烈的暗示作用。

對孩子而言, 父母具有絕對的權威, 因此父母一句無心的話語, 就可能使孩子完全否定自己, 產生自卑心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