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應該如何應對自己的情緒呢?

《聖經》上有一句話:瞧, 那個幸福的人, 他有一個孩子!的確, 孩子是造物主對人類的神奇饋贈。 孩子純潔得如同天使, 搞笑的像幽默大師, 無邪的眼神和天真的童言經常讓我們內心柔軟、大腦開竅, 有了孩子就不乏驚喜, 但是在驚喜之外, 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適應, 無需舉例, 對本文感興趣的朋友無不深有體會。

很多父母經常為自己對孩子發脾氣而煩惱, 每次大光其火後都後悔不迭並對自己承諾再也不這樣, 可每次事到臨頭又都控制不住。 於是經常有人向我諮詢克制壞脾氣的技巧。 克制發脾氣的技巧不是沒有,

Advertisiment
也不是無效, 問題是止住了這一次, 還有下一次, 一旦突破你忍受的極限, 爆發帶來的破壞性更可怕。 應對負面情緒最重要的不是脾氣來了怎麼克制, 而是讓這個消極情緒根本就不產生, 克制的技巧說到底是治標不治本。

這麼多年, 在我接觸的父母朋友當中, 只有兩位媽媽沒有對孩子煩過。 一位媽媽以寫作為生, 兩歲的女兒有陣子迷上了按電腦光區的開關。 我問她, 你不擔心孩子把光區弄壞了嗎, 她說, 弄壞了又怎麼樣呢?我又問, 孩子打擾你的工作, 你怎麼辦?她說, 最嚴重的一次, 我寫了很長時間的稿子, 她過來就給我關機了。 我說, 那你怎麼處理的?她說, 我就站起來穿衣服裝作出門, 對孩子說, 媽媽沒辦法工作了,

Advertisiment
我走了。 孩子就抱著我的腿不讓我走。 下次我寫東西的時候, 她又過來, 我問她你還關機嗎?她說, 不關了, 媽媽走。

還有一位媽媽, 三歲半的兒子耽于幻想的程度超過一般。 他可能突然站在面前攔住你, 裝作公交售票員, 讓你買票;也可能忽然說自己是奧特曼, 要你配合;還可能隨便拿著一個東西當對講機, 讓你服從指揮。 簡而言之, 她不管你在做什麼, 不管在什麼場合, 她都隨時可能幻想一種情景, 期望你傾情演繹。 在去年的夏令營中, 我目睹了這位媽媽是如何毫不急躁的悉心配合孩子的。 我看到孩子的眼神中, 有一種超過普通孩子的對幻想的沉浸, 同時又很稚弱, 像一層薄薄的膜, 一旦被拒絕, 就很可能陷入混亂。

Advertisiment
這是一個不同一般的小孩, 他有自己的節奏, 如果能夠得到保護和配合, 他或許可以成為一個“能為人之所不能”的人, 但是如果被打斷而陷入混亂, 他的特點就成為他的麻煩, 如果被迫接受成人的要求, 他有可能一生都陷於自我與外界的矛盾。 真慶倖, 孩子有一位這樣好的媽媽。

那麼, 究竟如何才能對孩子不煩、不氣?

我覺得首先是“愛”的問題。 安妮寶貝說過一句話:就是因為愛得不夠, 多說一句都是錯。 兩性之間是這樣, 親子之間也是這樣。 很多父母對孩子所謂的“愛”, 其實是自私。 愛意味著更多的允許和耐心。 孩子符合父母的心意才“愛”不是真正的愛, 愛是孩子符合他自己的心意我們為之由衷的高興。 孩子各種不符合我們期望的行為(比如對我們的“打擾”或者給我們帶來的“麻煩”),

Advertisiment
並非出於故意, 而且孩子對我們的愛是自然而博大的, 基於愛, 我們應該有更多的體諒和理解, 應該開動腦筋尋找一個合適的避免衝突的方式, 而不是不公平的指責和發飆。

其次與父母對具體事物的認識有關, 生氣是因為你覺得這是個“事兒”, 覺得煩是因為你認為孩子這樣不應該。 比如孩子喜歡按電腦的光區, 比如孩子自己吃飯把米粒弄得到處都是, 比如孩子又把剛洗過的衣服弄髒, 比如孩子太貪玩成績不太好, 你覺得這是個“事兒”, 其實它未必是個“事兒”, 或者不是一個多大的“事兒”。 如果你能容得下, 能看得透, 還有什麼脾氣可發呢?再比如, 那位悉心配合孩子幻想的媽媽,

Advertisiment
她不認為孩子這樣熱衷於幻想有什麼不應該, 而是懂得尊重孩子內在的節奏和與生俱來的特點, 明白自己必須做什麼, “煩”從何來?理解了一切, 就原諒了一切。 父母們的負面情緒背後常常隱藏的是負面和狹隘的認識。

還有一個因素很重要, 就是權利。 同樣的錯誤, 為什麼對客人的孩子我們就能好說好道, 對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容忍?為什麼我們會說“這要是我自己的孩子, 哼, 我非……不可!”?

我們是把孩子看做一個獨立的人還是無形中總是把他視作自己的“附屬”?如果, 真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 真的需要表達一種不滿, 我們是否可以像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相處一樣來對待我們的孩子, 而不是上下級般的訓斥和懲罰?

父母對孩子的負面情緒的背後,仿佛是一個幽暗的黑洞,我們之所以迷路,是因為愛和理性的陽光還沒有到來。

父母對孩子的負面情緒的背後,仿佛是一個幽暗的黑洞,我們之所以迷路,是因為愛和理性的陽光還沒有到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