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應瞭解寶寶哭泣的真正需求

出生不久的寶寶, 哭泣是表達自己想法的最佳方式。 當寶寶哭泣的時候, 有的媽媽很煩, 覺得這個孩子很磨人, 有的媽媽則默不作聲, 該幹什麼幹什麼, 他們覺得寶寶哭哭就好了, 如果一哭就過去哄, 容易把寶寶慣出毛病。

媽媽這麼做, 能止住寶寶的哭泣嗎?

通過哭聲瞭解寶寶需求

媽媽這麼做是不正確的。 寶寶出生後, 只要沒有學會說話, 有什麼需要, 就會用哭聲表達, 媽媽學著識別寶寶的哭聲, 才能瞭解寶寶的意圖。

比如, 寶寶一個人在房間裡害怕的時候, 他就會竭盡全力地哭泣, 聲音高亢而尖利。

Advertisiment
這個時候, 如果媽媽不管寶寶, 一定會在寶寶心中留下恐懼的印痕。 媽媽要趕緊過去抱住寶寶, 如果房間較黑, 就打開房間的燈。 然後把寶寶抱在懷裡, 和寶寶臉貼臉, 安慰寶寶:“不怕, 媽媽在家裡, 寶寶不怕!”

受到驚嚇後, 媽媽可以持續幾天和寶寶保持親密的關係, 因為受到較嚴重驚嚇的寶寶, 可能好幾天都處於恐懼中, 而且到那個環境到那個時間就哭鬧。 所以到了那個時間, 媽媽就要陪伴寶寶, 或者不在那個環境待著, 就能避免寶寶以後哭鬧。

有的媽媽寶寶一大哭, 她就慌神了, 表現為語言錯亂、神情驚慌, 把寶寶抱在懷裡不停地搖擺, 這樣做有可能強化寶寶的恐懼心理, 所以, 媽媽還是儘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弱化寶寶的恐懼情緒。

Advertisiment

終止無謂的哭鬧

1.儘早回應寶寶

不管寶寶因為什麼哭泣, 即使媽媽在和別人討論很重要的事情, 媽媽都要一聽到哭聲就趕過來, 因為在剛開始想哭時, 得到媽媽的回應是最容易避免或終止無謂的哭鬧的。

如果媽媽沒有及時回應, 反倒讓寶寶有了感到委屈的理由, 本來想撒嬌討好媽媽, 媽媽沒有理會, 就哭得更厲害了。

寶寶養成了一定的吃奶習慣後, 媽媽要到點就給寶寶餵奶。 等到寶寶餓得直哭, 將乳☆禁☆頭往他嘴裡塞, 不但不利於孩子呼吸, 也容易發生窒息, 對消化系統也不好。 當寶寶哭起來的時候, 媽媽最好馬上抱起寶寶, 第一時間用語言安慰寶寶:“寶寶餓了, 在喊媽媽呢, 媽媽馬上就餵奶。 ”從這樣的話語裡,

Advertisiment
寶寶讀出了重視, 就不會有被怠慢的感覺了。

寶寶從睡眠中醒來的時候, 是需要看到媽媽的。 做媽媽的, 心細一點, 多關注孩子每個時間段的睡眠持續時間, 估計寶寶該醒來的時候, 就陪伴在寶寶身邊。 等寶寶睜開眼的時候, 看到了媽媽的笑臉、喜歡的玩具, 寶寶就會覺得很滿足。

2.尿了, 不斥責

當寶寶哭聲不是很大, 節奏表現得比較緩慢, 還有扭動身體的動作, 可能是寶寶尿尿了。 這個時候, 媽媽要及時走上去給寶寶換尿布。

有的媽媽一邊換尿布一邊叨咕:“又尿了!一天尿了多少次!”換尿布的時候, 還順手拍了孩子一巴掌。 這種無端的指責會讓寶寶不知所措, 感覺自己是不是做錯事了。 為了取悅媽媽, 以後尿濕了可能都不敢哭了。

Advertisiment

有的媽媽覺得晚一會兒換沒什麼, 於是幹完手上的活才去管寶寶, 這樣寶寶會因為媽媽是不是愛自己而焦慮, 長期得不到及時關注, 會導致寶寶心理冷漠, 缺乏對世界的信任感, 長大後容易發生心理問題。

所以, 當媽媽為寶寶換尿布的時候, 最好誇獎寶寶幾句“寶寶真聰明, 會告訴媽媽尿尿了”、“以後, 尿尿了就哭啊!一哭, 媽媽就過來給寶寶換”!一邊換一邊撫摸寶寶的身體, 親吻寶寶, 會讓寶寶受到鼓舞, 以後尿濕了, 就會及時哭喊提醒媽媽。

3.不要被寶寶要脅住

稍大一些的寶寶, 就會使詐了。 不高興了, 有什麼不滿意了, 他就會哭泣, 以獲得媽媽的同情。

比如, 寶寶想吃糖了, 媽媽覺得寶寶吃得太多了, 就不想給寶寶。 這個時候,

Advertisiment
寶寶可能會哭泣、叫喊什麼的。 媽媽當然不能看著孩子哭, 先跟寶寶表明立場:“媽媽很愛你!但是今天你已經吃了一塊糖了, 如果再吃會嗓子痛的。 哭也沒用!”然後就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 帶孩子出去玩、給孩子吃些水果、和孩子做做遊戲什麼的。

遇到這種情況, 媽媽一定要注意, 表明了立場就不要妥協, 否則哭泣會成為孩子要脅父母的武器!養成這樣的壞習慣, 會給你帶來很多尷尬的瞬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