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父母如何指導孩子管理情緒

敏銳應對嬰兒時期的不良情緒, 用實際行動解決孩子的焦慮問題。 嬰兒剛出生是生活在彌漫的世界中。 身體感受讓伴隨著他們情緒的反應。 餓了, 尿尿了, 或者自己覺得不舒服了, 嬰兒表達自己的恐懼和焦慮的情緒便會發出哭和叫喊。

因此, 父母或其他照顧孩子的人在這一階段要盡可能敏銳地回應孩子的各種不良情緒, 用現實行動解決孩子的焦慮。

在這一階段父母的首要任務, 就是反復把自身消化焦慮的能力給孩子使用, 及時幫助孩子從焦慮恢復平靜。 在此互動過程中, 會在孩子內心種下不良情緒可以處理的基本信念,

Advertisiment
促進孩子的自我功能發展。 這種健康的人格基礎, 正是成年之後人發展和完善各種能力(包括情緒)的必需基礎。 幼兒大腦皮層上會將家長對待事情從容的態度留下印記, 可使他們從小遠離不良的情緒。

語言的表達和理解能力隨著孩子的成長在不斷完善, 我們可開始借助語言的交流對孩子進行一定意義上的情緒管理教育。 父母在這個時期的主要工作, 是增進孩子雙重的瞭解各種情緒體驗和知識, 讓他們領悟到情緒是對外界刺激的一種自然反應。

首先要幫助孩子命名情緒, 以便他們可以將某個時刻自己正在經歷的情緒感受, 作為一種可觀察的物件去認識和理解。 我們可以在為孩子準備牛奶的同時對他/她說:“寶寶餓了,

Advertisiment
所以寶寶著急了。 ”也可以在孩子被新年的鞭炮聲驚嚇時對他/她解釋:“寶寶被鞭炮聲嚇到了, 寶寶害怕了。 ” 等到孩子對於某種情緒的名稱已經十分熟悉, 就可以帶領他們更深地體察這種情緒, 理解它更為廣泛的外延。 比如“害怕”。

我們可以借助孩子親自經歷的事件, 或者是故事、圖書來告訴他, 害怕這種情緒有很多種。 遇見大狗、獨自在房間裡、身邊有人吵架, 或者是站在高高的小橋上, 都可能讓不同的人感到害怕。 不要去否定和控制孩子的情緒。 對著哭鬧的孩子大喊“不許哭了”不是個好辦法, 不如去問問他/她“如果哭過一會兒之後不那麼傷心了, 就停下來好嗎?”如果還能專心聽聽孩子為何如此悲傷,

Advertisiment
那是最好不過了。

這個時期可教育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及嘗試去理解別人的心情。 父母要讓孩子瞭解到對同一種情緒可採取不同的行動反應, 其中某些反應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而有的情緒則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糟。 在衝動的時刻有的孩子會出現動手打人的情況, 另外還有一些則會選擇傷害自己。

父母都要首先要將孩子傷害性的行動進行制止, 然後告訴他(她), 其實表達憤怒不滿的方法還有很多更好的, 比如:你可以叫喊出“我很生氣!”再找把內心的憤怒統統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來, 然後撕碎。 有的孩子就要比其他小朋友更長的時間來擁有掌握這種自控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家長要在這個階段耐心對待孩子情緒智力的成長。

相關管文章: 調動孩子情緒活力 如何教會寶寶調整情緒

總結:寶寶的情緒管理需要父母的指導, 孩子最好的老師是父母, 所以家長也要以身作則, 在平時生活中從容的應對各種不良情緒帶給自己的影響, 這樣能給孩子樹立一種較好的對抗情緒的意識, 幫助孩子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