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先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壞情緒對寶寶的污染

聽說過“情緒污染”這個詞嗎?

來看一則事例, 它經常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它會告訴我們 “壞情緒”是如何引發連鎖反應的——

一天爸爸帶著4歲的欣欣到金寶貝上育樂課, 可能是最近工作壓力比較大, 爸爸在陪欣欣做遊戲時就顯得很不耐煩。 在玩搭積木時, 欣欣不小心的一個失誤碰倒了剛搭好的城牆, 爸爸爆發了, 開始呵斥欣欣碰倒了積木。 老師看到這種情況後, 當即阻止了爸爸對欣欣的呵斥。 並告訴爸爸, 寶寶在年幼時期, 內心是非常脆弱敏感的, 當眾呵斥寶寶會使他產生恐懼感跟挫敗感, 內心會因此聚集起所有的消極情緒—恐懼、焦慮、悲傷,

Advertisiment
導致寶寶變得沉默, 退縮, 甚至影響到寶寶一生的身心健康。

老師建議欣欣的爸爸, 平時在孩子面前儘量收斂自己的負面情緒, 多帶給孩子積極的情感。 多在一起陪孩子遊戲, 給他足夠的家庭安全感與快樂。 這樣才會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這個事例中, 顯然是爸爸的壞情緒引發了一系列的反應, 使孩子成為了“出氣筒”, 影響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這種看似平常的事情, 實際上會對孩子脆弱的心靈造成傷害, 使孩子形成心理陰影, 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終生的心理疾病。

外顯的壞情緒是寶寶身心健康的隱形殺手

外顯的壞情緒, 對周圍人來說就是一種情緒污染, 並且常常不被重視,

Advertisiment
但是這種常常被忽略的情緒對於寶寶卻很可能成為身心健康的隱形殺手。

兒童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

1. 家庭中父母越是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 孩子的情緒發展就越好, 而且各項身心指標都很好;

2. 父母經常性的表達自己消極情緒, 會嚴重的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3. 父母如果能合理、適當的表達自己傷心、悲痛的情緒, 反而會增加孩子對他人情緒的理解能力。

幼年期是孩子形成安全感的關鍵時期。 金寶貝的專家認為, 這段時間, 如果孩子不能充分感受到家庭的關愛, 得到充分的安全感, 他的心理狀態就可能發生不良的變化, 這種變化甚至會影響他的一生, 使他對社會、對他人, 包括對自己都充滿著不信任。

Advertisiment
所以作為父母, 需要關注孩子的成長, 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 更要時時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的、自己的和家人的情緒都需要同等的關注。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們的情緒需要我們的悉心管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