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3歲前做這些,孩子未來能做CEO

孩子是不是表現的聰明、機靈, 有沒有別家孩子能說會道, 是每個媽媽關心的問題, 其實寶寶智商高不高, 還取決於你怎麼培養。

親親抱抱, 感知這個世界的溫度

從寶寶一出生, 就要給寶寶一個溫暖的有力的懷抱, 讓寶寶感受到母體之外的安全, 這樣有利於寶寶大腦找到平衡感, 建立信心。

為什麼很多寶寶媽媽抱抱就不哭鬧, 爸爸一接手就哭得不行?就是因為安全感呀, 你想, 坐火車是硬座舒服還是軟臥舒服?

陪寶寶說話, 鍛煉語言能力

媽媽總擔心, 自己家寶貝2歲了還不會叫爸爸媽媽, 是不是語言系統發育不全?其實除了發育遲緩,

Advertisiment
都是需要你親力親為好好訓練的。

比如讓寶寶聽你的朗讀, 陪他說話和學他說話, 讓他覺得有趣:原來說話是這麼有趣好玩的一件事呀!

及時回應, 不要冷落寶寶積極性

寶寶有時候會表現的“囉裡囉嗦”的, 剛學會說話總是“媽媽...媽媽”個不停, 這時候爸媽可千萬不要心煩。

要知道, 他是在炫耀自己的新能力, 還希望得到周邊的回應, 以此證明自己是棒棒噠, 如果你表示不耐煩、或者玩手機乾脆不理他, 會很打擊寶寶的自信心。

規律生活, 養成行為準則

偉大的人物總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和規律的習慣。 媽媽要幫助寶寶從小就建立一套準則, 比如刷牙、漱口的習慣, 比如遇到問題先自己思考,

Advertisiment
等等。

有個媽媽的小故事:在廣口瓶中放紅黃雙色小球, 讓寶寶自己伸進去手取出, 先自己給示範, 每次寶寶自己去取, 放在相應的同色盒子裡, 寶寶做錯了就再示範和引導, 該往哪裡放, 放對了就給他積極回應, 慢慢的寶寶就知道什麼是正確的, 會得到媽媽的讚賞。

製造障礙, 培養克服困難能力

寶寶剛剛學會爬, 就要在家裡鋪一塊大毛毯, 上面放置一些積木、玩具熊等障礙物, 讓寶寶學著推開他們、繞過他們。

如果媽媽一味寵溺著寶寶, 不敢讓他下床、磕碰, 這樣的孩子會越來越嬌慣, 覺得什麼都是自己老大, 對以後入學上幼稚園, 會造成很大的落差, 甚至變得孤僻。

不樹立反面形象, 起好鏡子作用

你知道嗎, 很多時候寶寶的一些舉動和習慣,

Advertisiment
都是跟家長學的, 這也是“龍生龍鳳生鳳, 老鼠的孩子會打洞”的由來。

為人父母的, 要做好榜樣, 不推卸責任、不懶惰懈怠、不口出髒言、不背後議論, 這樣的爸媽帶出來的孩子才會心智健全。

提醒:無論什麼事情, 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拳腳相加, 你不知道會給寶寶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很多成年人恐婚、大男子主義、不尊重女性都跟這個脫離不了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