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爬行有利於寶寶的腦發育和智慧開發

嬰兒爬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自然階段, 讓孩子扎實地經歷成長的每個階段, 才是科學的育兒方法。

因爬行有利於寶寶的腦子發育,

Advertisiment
爬行的寶寶才會越來越聰明。 一些媽媽過於溺愛自己的寶寶, 往往不經過爬行就直接行走, 甚至用學步車幫助寶寶行走, 其實這個越過了正常發育階段的“快”不見得是件好事。

從人體的行動發育規律都是在神經系統的管理下由簡單到複雜, 由不協調的協調的, 而寶寶最早實施運動規律的動作也就是爬行。

寶寶早爬行、多爬行, 可有利於大腦發育, 可幫助大腦加強對手、足、眼的神經運動的調控, 開發寶寶的智力潛能。 有資料顯示:會爬、早爬與多爬的寶寶動作舉止比較靈敏, 協調能力好, 懂事快, 求知欲強。 同時, 爬行好和好爬行的寶寶認知力強, 看圖識字、語音構成與發聲能力, 以及日後行走、跑步的平穩程度均好於那些不爬或少爬的孩子。

Advertisiment

爬行則使孩子在未能行走前的視聽範圍大幅度擴大, 無疑會使整個腦的功能“更上一層樓”, 姿態是由靜到動, 範圍由點到面, 刺激量大了, 思維、語言與想像能力自然得到了平衡發展與提高。 爬行屬於全身運動, 可訓練小腦的平衡與反應聯繫, 促進神經纖維相互纏繞形成網路, 有利於腦神經系統結構的完善, 必然會對寶寶學習語言與閱讀發揮良好影響。

再者, 爬行動作都要經過抬頭、翻身、打滾、匍行等中間環節, 最終發展成為真正的爬行, 都是對大腦積極性的調動與激發。 而且爬行是孩子在嬰兒期就能掌握的最安全的擴大活動範圍的技能。 因此, 學習爬行其實就是對腦神經系統功能的一次強化訓練,

Advertisiment
對於大腦的發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寶寶不會爬, 大部分是由於過於溺愛, 撫養方式不當造成的。

以下幾方法訓練寶寶爬行。

1.抵足爬行:讓寶寶俯臥在床上, 父母用手掌頂住寶寶的腳, 寶寶就會自動地蹬住你的手往前爬,

Advertisiment
必要時可用一點外力幫助孩子前進。 每天練習2-4次, 每次爬行2-4米, 要天天堅持。

2.上肢準備:俯臥抬頭兩臂撐起上半身, 並逗引寶寶抬頭。 出生15天后可適當練習;滿月後每天3-4次, 可累計半小時。

3.單臂支撐體重:當寶寶學會上述動作後, 可在其俯臥時, 用玩具在他一側手臂上方逗引他夠玩具, 兩臂可輪流練習。

4.下肢準備:3-4個月左右, 可將寶寶跪抱在你的大腿上, 或當你仰臥時, 讓他跪在你的體側, 手扶著你的身體, 和他一起念兒歌、玩玩具, 鍛煉寶寶膝部的支撐力量。

5.四肢協調爬行:讓寶寶手膝(或手足)著地, 腹部離開床面, 四肢協調爬行。 若寶寶腹部不能離開床面或不能向前移動, 可用手托住寶寶腹部或用長圍巾兜住腹部, 用玩具誘導他爬行。

Advertisiment

每次爬行練習時間不要太長, 寶寶在較硬的地上爬行時, 最好在膠墊上練習, 防止膝蓋磨擦引起疼痛而不願爬行。

作者介紹:退休兒科醫生, 從事兒科55年, 以普及兒科常見病和科學育兒為主線, 以人文關懷為內涵, 以互動方式和病人交流。
新浪博客:退休醫生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