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營養過剩,讓孩子體質負增長

最近, 由權威部門公佈的一項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顯示, 儘管孩子的個頭在不斷“躥高”, 體重在持續增加, 營養不良比例在下降, 但他們的體質卻在走下坡路。 在反映人體速度、耐力、靈敏度和柔韌性等主要體質水準的測試中, 無論男女, 7至18歲所有年齡段的平均成績都有所下降。 與此同時, 青少年肥胖症比例上升, 而糖尿病等傳統上的“成年人疾病”已現身15歲以下人群。

在營養條件不斷改善的情況下, 青少年體質水準卻呈現“負增長”。 專家分析, 營養過剩、家長溺愛、運動少等是罪魁禍首。

搭建合理膳食結構遵循四原則

Advertisiment

膳食結構合理與否, 直接關係到青少年發育成長的好壞、體質的強弱甚至壽命的長短。 青少年對營養素和能量的需求較成年人多。 一般情況下, 青少年每日需攝入能量10500-12550千焦, 這些能量度46%來自蛋白質。 任何一種食物都不可能滿足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 家長在安排孩子的日常飲食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平衡膳食, 即食物種類要齊全, 數量比例適當;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 包括每日進餐的時間、次數和每餐熱能的分配。 合理的膳食制度可防止過饑或過飽, 使胃腸保持正常功能, 促進營養素的吸收利用;注重早餐品質, 早餐應多攝入含蛋白質和脂肪高的食物, 這些食物不僅營養價值較高, 而且在胃中停留的時間較長,

Advertisiment
早餐中可適當增加牛奶、豆漿、雞蛋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青春期的青少年應自覺培養定時定量進餐、不挑食、少吃零食的習慣。

青少年應多補充護腦營養物質

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的快速期, 不僅身體迅速生長, 而且其智力也處在快速發育階段, 由此就需要得到更多營養補充, 獲得足夠能量, 保證以充沛體力和腦力去更好地學習。 對青少年來說, 只給予一般飲食還是很不夠的。 因為青少年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腦的工作量很大, 腦的營養與能量消耗也相當大, 需要不斷補充。 特別需要注意所謂護腦營養物質的補充, 才能維持腦的營養和能量消耗, 使青少年提高學習效率。

青少年生長發育快, 對食物需求量大,

Advertisiment
一日三餐較其他年齡段吃得多, 吃得香。 因此, 如果食物充足, 青少年很少發生營養不良, 一般性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無需額外補充。 有些營養成分與腦的工作、代謝和發育密切相關, 家長要注意增加這些營養成分的調配, 以促進孩子智力增長, 使學習更加富有成效。

對大腦產生重要影響的營養成分主要有維生素B1、B6和維生素E, 以及鈣、鐵、鋅和卵磷脂等。 如果青少年較長時間存在莫名的疲倦、煩躁、焦慮和恐懼等症狀, 有可能是維生素B缺乏的信號。 此時應當在膳食中添加大豆、蛋黃、芝麻、核桃仁和新鮮蔬菜, 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6, 還含有較為豐富的鈣、磷和卵磷脂, 對改善症狀有所幫助。

如果出現較長時間的眼睛疲勞、記憶力減退或學習處於比較緊張的階段,

Advertisiment
要適當增加維生素A、E和卵磷脂的攝入, 如經常食用肝、蛋黃、魚和豆類、豆製品等。 豆芽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 對避免大腦疲勞有益。 肝和魚中含有豐富維生素A、E和卵磷脂, 對保護眼睛和緩解疲勞有益。

如果孩子時常感到倦怠、心悸、頭昏和食欲減退, 也有可能是機體缺鐵的徵兆, 嚴重者可進一步引起缺鐵性貧血。 很多食物都是補鐵的天然來源, 包括豆類、雜糧、肉類、蛋黃和新鮮蔬菜以及紫菜、木耳和蘑菇等乾菜, 增加這些食物在膳食中的比例, 合理搭配, 可避免缺鐵及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也可改善上述不適症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