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兒童飲食>正文

營養缺乏與營養過剩是問題

今年我國將開展第4次全國性營養調查, 此前分別于1959年、1982年、1992年開展過3次。 合理的膳食營養維護一個人的健康, 也確保一個民族的強壯。 本報即日起刊發一組關注營養、關注健康的報道, 以期引起人們對公眾營養尤其是青少年營養問題的重視。
最近10年來, 我們的學生, 瘦的沒有減少, 胖子大幅增加, 體重正常的比例卻在下降!
在第4次全國性營養調查前夕,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葛可佑憂心忡忡。 他提醒社會公眾關注一個仍在發展的現實: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已經顯著提高, 但某種程度上, 我國青少年營養不良的問題更趨嚴重。
Advertisiment

人們通常只注意到營養缺乏, 其實營養過剩同樣是營養不良。 最近的統計調查顯示, 一方面, 在我國貧困地區仍有不少孩子患貧血、佝僂病、生長發育遲緩。 另一方面, 城市里體重超重和肥胖兒童明顯增加。 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幾乎同時存在于我國部分青少年身上。
10年來我國營養狀況變化項目組不久前公布10年來營養監測結果:我國公眾的營養狀況有一定改善, 但人群營養不良問題仍然存在, 特別是貧困地區、西部地區的兒童營養不良依然相當嚴重。 缺鐵性貧血普遍存在, 維生素A的亞臨床缺乏在兒童中已成為一個公共衛生問題。
葛可佑的憂慮是有根據的。 雖然人們富裕起來了, 但是因營養過剩而造成的肥胖問題也趨于嚴重。
Advertisiment
我國自1985年到1995年對青少年生長發育與營養狀況進行了10年動態調查, 結果顯示7-18歲青少年中, 男生體重超重和肥胖者比例從2.75%升至8.65%, 女生從3.38%升至7.18%;與體質密切相關的肺功能、耐力素質和柔韌性素質水平下降。 而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 青少年肥胖者激增的趨勢更加明顯。
與此同時, 營養不良還造成青少年生長發育達不到正常標準。 上一次全國營養調查發現, 我國5歲的兒童身高達不到國際標準者高達32.8%, 其中城市兒童為20.3%, 農村為35.8%。 總體上, 全國青少年平均身高矮于日本人。 兒童體重達不到國際標準的占18.0%。 無論城鄉、男女, 中國青少年的體重都明顯低于日本人。 體重低在我國大城市的青少年中也很明顯。
Advertisiment

全國營養調查資料還表明, 我國兒童蛋白質、鈣、鐵、鋅及維生素A等營養素的供給明顯不足。 例如, 維生素A只達到供給標準的一半, 而鈣只達到40%。
營養專家指出, 根據一些中等發達國家的經驗, 中國兒童的總體生長發育要達到國際標準的水平, 至少還需15~20年時間。
葛可佑認為, 營養不平衡是影響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 除了身高、體重以外, 膳食營養還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和免疫力。 而鐵、碘、鋅、維生素A等缺乏, 導致孩子從幼小至學齡時期的智力發育及學習能力的不足。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來, 他們的營養不良問題甚至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發展。 葛可佑表示, 這決不是危言聳聽。 世界銀行的專家曾經根據亞洲幾個國家的統計數據分析,
Advertisiment
僅僅由于某些微量元素缺乏產生的營養不良可導致國內生產總值損失2%~3%。 而著名經濟學家RobertFogel證明北歐國家在工業革命時期的長期經濟增長有一半以上應歸于其人群的體格發育(身高、體重)的增長, 他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目前, 我國部分城市已經開始推行學生營養餐計劃。 但是, 該計劃在全國各地的進展緩慢, 也常常因個別學校的中毒事件而中止。 葛可佑希望政府能切實重視并積極推進學生營養餐工作。 這件事情不能拖, 一拖又是一代人。 葛可佑說, 如果從小沒有健全的營養, 成年以后的體格、反應靈敏度肯定達不到應有的水平。 中國人在足球等方面不如別人, 與我們民族長期以來的營養問題不能說沒有關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