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營養學解讀:寶寶補鐵,你真的補對了嗎?

秋冬到了, 很多家長都在疑惑, 孩子是不是需要補鐵、怎麼補鐵?尤其添加輔食之後, 我們都知道“食補”最安全, 又不知道怎麼給孩子吃才能好?

暖心tips

在輔食添加的道路上, 遇到了太多的媽媽在給寶寶補鐵時不知所措。 因此整理了關於補鐵的嬰幼兒知識, 供媽媽們方便收藏和學習。 寶寶有多需要鐵?

營養解讀鐵是造血原料之一。 對嬰兒來說, 由於母乳中鐵含量較低, 胎兒期從母體獲得並儲存在體內的鐵會在生後6個月左右消耗完畢, 如果輔食中鐵元素添加不及時, 嬰兒會在出生6個月左右開始發生鐵缺乏症,
Advertisiment
進而出現貧血症狀。 嬰兒時期, 每天鐵的供給為10~12毫克
生理功能

(1)鐵和酶的關係:鐵參與血紅蛋白等的合成, 並且啟動琥珀脫氫酶等的活性。

(2)鐵參與能量代謝和造血功能。 參與細胞色素合成, 調解組織呼吸和能量代謝;構成血紅素, 預防貧血。 (3)鐵和免疫功能:鐵在身體內參與造血, 並且形成血紅蛋白、肌紅蛋白, 參與氧的攜帶與運輸。 維持機體的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

選擇富含鐵的食物, 同時還要考慮到鐵的吸收和利用問題, 加取維生素C, 可促進鐵的吸收。 一般動物性食品鐵的吸收率較高, 達10-20%左右, 而植物性食品鐵的吸收率只有百分之幾。

1.食物中含鐵豐富的有動物肝臟、腎臟。

2.其次瘦肉、蛋黃、雞、魚、蝦和豆類。 3.黑木耳和蘑菇、綠葉蔬菜。

Advertisiment
4.芝麻醬:芝麻醬富含各種營養素, 是一種極好的嬰幼兒營養食品。

缺乏表現

寶寶缺鐵往往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 發病多在6個月~3歲, 大多起病緩慢, 不為媽媽所注意, 到就診時多已為中度貧血。

常常表現為:疲乏無力, 面色蒼白, 皮膚乾燥, 角化。 嚴重者指甲扁平, 甚至“反甲”;易患口角炎、舌炎等。 還有可能出現“異食癖”, 如喜歡吃昵圖, 牆皮等。 甚至出現智力障礙!

寶寶缺鐵的原因 體內鐵的儲備量不足

如果媽媽在孕期鐵質攝入不足, 就不能把足夠的鐵貯存在寶寶的肝內, 寶寶出生後易患缺鐵性貧血。

另外早產兒, 胎兒失血過多, 也都有可能導致寶寶的先天儲備鐵不足。

鐵的攝入量不足

1.人體內的鐵主要來源於食物,

Advertisiment
出生不久的嬰兒, 以乳類為主, 乳類含鐵量較低, 每100毫升母乳含鐵1毫克, 每100毫升牛奶僅含鐵0.1~0.5毫克, 而且牛奶在腸道的吸收比母乳低, 所以人工餵養的寶寶更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2.寶寶4-6月後, 輔食添加不及時, 也容易導致缺鐵。 食物鐵的吸收率 一般來說, 在植物性食物中鐵吸收率較動物性食物低。 同時, 食物中的草酸、植酸及高磷低鈣膳食能抑制鐵的吸收。 寶寶生長發育加快 鐵是形成血紅蛋白必需的原料, 寶寶生長迅速, 血容量增加就會加快, 鐵的需求量也就會快速增長, 這個時候如果不能及時達到供求平衡, 就容易發生缺鐵的情況了。 鐵的消耗或丟失過多 在很多種情況下會引起寶寶缺鐵, 比如牛奶過敏可發生慢性失血而導致鐵不足;以及慢性腹瀉等胃腸道疾病也會影響鐵吸收;另外,
Advertisiment
由於疏忽讓寶寶反復感染也會使鐵消耗不斷地增多。 寶寶補鐵誤區
紅棗, 紅豆補血好?

人們普遍認為, 紅豆和紅棗是紅色, 有很好的補鐵效果。 但事實並非如此。

新鮮的大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鐵, 但紅棗成為一種乾果後, 棗中營養隨水分流失, 補鐵補血的效果非常微弱, 將棗類製成蜜餞更是毫無營養價值。 可搭配動物肝臟和肉製品熬湯或者搭配蔬果進食達到補鐵和補充維生素的目的。

豆類的表皮有很多植酸, 與鐵結合會西鞥成不溶于水的植酸鐵, 因此鐵吸收率很低。 鐵鍋炒菜補鐵好?

用鐵鍋烹飪食物可能增加飲食中鐵的含量, 這只是可能,
Advertisiment
並非一定。
實際上, 即使有鐵元素在烹飪過程中融入食物, 但其產生的鐵是不利於人體吸收的‘非血紅素鐵',補鐵的作用也極為有限。 牛奶補充鐵, 有利於鐵的吸收?

很多媽媽再給寶寶補充高鐵食物或者醫院開的鐵劑的時候, 習慣用母乳或者嬰兒牛奶沖泡方便餵食。 但事實上, 各種食物中所含的鐵須在人的消化道中轉化成“亞鐵”才能被胃腸吸收, 在轉化過程中, 牛奶中的磷、鈣易與其他物質反應, 產生不易溶化的含鐵化合物, 反而不利於人體吸收, 因此, 喝牛奶後2小時再吃補鐵食物比較適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