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營養和訓練對小兒動作發育的影響

在動作發育的快慢上, 嬰兒之間是有差異, 有的嬰兒6月已能獨坐, 而有的7個月還坐不穩;有的嬰兒9個月就能獨站, 有的嬰兒10個月還站不穩。 雖說這些嬰兒都屬於正常的範圍, 但他們的動作發育有先後, 造成這種先後的原因, 很可能就和營養以及訓練上所處的條件不同有關。 營養狀況好的嬰兒往往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積極向上, 為學習動作技能做好了積極的準備, 而訓練可以使嬰兒在自身發育的基礎上, 在最短的時間裡掌握各種動作技能, 所以一個營養狀況好的嬰兒, 家長平時又注意訓練他,

Advertisiment
他就有可能在動作發育上優於那些營養差、體弱多病、被家長溺愛經常抱在手裡的嬰兒。

營養和訓練對嬰兒的動作發育有著促進的作用。 但是, 這種促進作用不是無限的, 這一點家長應該明白。 原因是動作發育還必須要取決於機體生長發育的情況, 取決於大腦和神經功能的發育情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Gesell曾做過一個雙胞胎爬梯的著名實驗, 實驗物件是雙胞胎T和C, T從生後第48周起每日作10分鐘的爬梯訓練, 連續6周。 在此期間, C不作爬梯訓練, 直至58周才開始作爬梯訓練。 實驗結果是C只接受了2周的爬梯訓練就能趕上T的水準。 因此, Gesell得出的結論是不成熟就無從產生學習, 而學習只是對成熟起一種促進作用。 這一實驗告訴我們,

Advertisiment
教育和訓練兒童一定要是適合兒童自身發展的情況, 要求太低固然不能促進兒童的發展, 但要求過高也不會取得好的結果, 反而會浪費精力和時間。 所以, 家長在訓練孩子的動作時, 要瞭解孩子機體發育的成熟情況, 在這基礎上創造機會、鍛煉孩子的動作, 就可以取得較好的結果, 相反, 不切實際地過早訓練孩子的動作是沒有好處的。 你不可能通過加強營養和訓練就讓嬰兒在3個月會坐, 6個月會站, 9個月會走, 但如果你的孩子9個月還不會坐、1歲還不會站、18個月還不會走, 那就不是能通過加強營養和訓練來解決的問題, 而應該找醫生檢查原因, 以便及早發現問題, 儘早得到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