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營造和諧的家庭氣氛 養出好脾氣的寶寶

爸媽好像總覺得自己的孩子脾氣很倔強, 很難纏。 其實寶寶的脾氣除了與天生的氣質有關外, 爸媽的教育方式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假如爸媽經常在孩子面前相互吹捧, 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氣氛, 就能養出寶寶的好脾氣。

很多家長總覺得自己的寶寶脾氣又倔又臭, 看著其他小朋友溫順軟綿綿的樣子, 真是羡慕得不得了。 寶寶有好脾氣, 爸媽肯定是求之不得的。 怎樣才能培養寶寶的好脾氣呢?其實你們可以嘗試從生活的小事情上增加寶寶的幸福感。 試問時刻感覺幸福的寶寶怎麼會有脾氣可發呢?

Advertisiment

 
兩口子互相吹捧

1、兩口子互相吹捧

家庭溫馨和睦其實對寶寶的脾氣的影響很大, 讓寶寶充滿愛和安全感, 寶寶時刻感到歡樂滿足, 想發脾氣都很難。 相反, 如果父母之間經常鬧情緒, 關係緊張, 寶寶容易缺乏安全感, 這種挫敗的感受又不能用語言很好地表達出來, 因而只能用哭叫、發脾氣的方式來得到父母的關注和安慰。

如果你想要家庭變得更有愛, 並讓寶寶強烈感受得到, 可以在和寶寶單獨相處的時候, 媽媽誇爸爸, 爸爸誇媽媽。 別怕誇張, 寶寶不會在日後算帳, 嫌你們“彼此吹捧, 誇大其詞”, 在這樣的“親子互動”中, 其實能讓孩子感受到親情的溫暖, 為爸媽感到自豪的孩子有幸福感, 幸福的孩子不發脾氣。

Advertisiment

2、寶寶1歲前多跟他說兒語

1歲以前寶寶已經能依依呀呀地回應你的話。 如果你能多跟寶寶溝通聊天, 特別是耐心傾聽他們的兒語, 你會發現寶寶更願意用“語言”這種方式去表達他的需要和感覺, 而不是用“發脾氣”來表達他的挫敗感。

但畢竟寶寶的語言學習還沒到靈活表達的階段, 一些內容總是卡著說不出口, 寶寶越急越容易情緒大爆發。 相信親子之間的默契能夠讓你懂得他要表達的是什麼。 這時候你不妨主動幫他“說出來”:“寶寶是想要這個洋娃娃是不是?”你的幫忙能夠很好地遏制他發脾氣的小火苗。

 
多與寶寶說兒語

3、將自己降低到與寶寶一樣水準

在寶寶的眼裡, 爸媽每次說話總是“高高在上”。 因為身高的關係,

Advertisiment
寶寶每次只能仰著頭看, 爸媽說出的話似乎也因此變得更“真理不可反駁”。

孩子不喜歡大人的擺架子, 在他們的觀念中並沒有長幼有序的概念, 如果大人喋喋不休地對孩子說教, 在孩子看來就是大人不尊重他們, 孩子是不高興的, 經常說教的家長必然讓孩子脾氣大。

所以家長如果能夠平等對待, 學會尊重, 主動放下身段將自己講到和寶寶一樣的水準。 說話的時候蹲著或者伏下身子看著孩子的眼睛;跟孩子一起玩, 一起做遊戲;寶寶學習的時候坐在他身邊看看書。 有你的陪伴, 孩子感到快樂, 自然就不會有脾氣可發了。

4、與寶寶說話柔聲細語

美妙的音樂能夠讓心情好起來, 相反, 喧囂吵雜的聲音容易使人感到緊張、暴躁。

Advertisiment
可見聲音對於情緒也是很有影響的。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注意過自己和寶寶說話的方式。 研究表示, 孩子幼嫩的耳膜最大承受量為優質洗碗機的沙沙聲。 如果爸媽在孩子跟前說話大聲, 短期的危害是令孩子煩躁、發脾氣, 長此以往則很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聽力。

聽力、觀察力和用腦能力是三大重要智力結構, 所以需要父母認真保護。 因而在孩子面前說話不妨多柔聲細語, 將音量降低到剛能聽清楚為准, 同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給孩子以耐心愉悅的榜樣, 這樣寶寶的心情會更好一些。

 
與寶寶說話柔聲細語

5、寶寶2歲, 來點權威

在前文一直強調要尊重孩子, 說話要柔聲細語, 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但萬物都講求平衡,

Advertisiment
一味地用綿綿的軟性攻勢雖然能讓寶寶一直充滿幸福感, 但溫馨的愛有一兩次硬性☆禁☆愛來制衡才好。 當然, 前提必須是大人一向公正、溫和、懂育兒智慧, 否則硬性☆禁☆愛也可能不奏效。

在寶寶2歲的時候你可以來點權威, 讓寶寶知道爸媽尊重你, 愛你並不是一味的遷就溺愛, 爸媽也是有底線的。 寶寶學會尊重爸媽, 懂得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自然也會逐漸找到自己的平衡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