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孩子能獨立自主鼓掌

有很多媽媽抱怨孩子不聽話, 很難溝通。

“初中二三年級的時候, 孩子專門跟我唱反調, 變得很難溝通, 說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決定, 覺得我的體貼和關心都是廢話。 我看過您的文章, 以為可能是因為從小父母離異, 我無法給他父愛, 深深地譴責過自己, 並且曾經做過修行。 但還是放不下對孩子的關心, 特別是看到他不認真學習時的樣子, 我就會生氣、發火。 ”

如果孩子說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父母應該感到高興。 孩子如果能夠自己決定, 就減輕了父母的負擔。 但是, 父母卻總是不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父母應該回顧自己的初中時代,

Advertisiment
那時的家長不允許孩子看電影, 但是孩子們還是會偷偷跑到電影院去看。 如果被抓到, 就會被迫休學。 家長們認為這是個問題,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也說明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很強。 曾經出遊時喝得爛醉如泥的那些學生現在照樣活得很好。

現在的孩子, 不管怎樣都比以前營養豐富, 發育更加健全。 通過電視、網路瞭解到的東西更多, 且普遍早熟。 但是要相信, 孩子對所見所聞, 只是單純的模仿, 並沒有其他的目的。

模仿力強的孩子, 也很會找理由。 如果問家裡的孩子, 淩晨為什麼沒有做某事, 他不會感到懺悔, 反而會說:“某某哥哥也沒有做啊。 ”

孩子們喜歡這樣, 拿別人的行為當藉口, 所以父母在責駡孩子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即使孩子沒有正面頂撞, 但是心裡卻在說:

“可是媽媽你自己做到了嗎?”

如果爸爸責怪孩子回來晚了, 孩子心裡會說:

“那爸爸你呢?”

“你怎麼不聽媽媽的話呢?”媽媽問。

孩子心裡會問:“媽媽聽爸爸的話了嗎?”

孩子把父母的不良行為都看在眼裡, 從心裡抵觸父母的責備。 父母喋喋不休時, 孩子乾脆躲進房間, 鎖上門, 不讓媽媽進來。 孩子也會正面頂撞, 但只有在他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反駁時才會選擇這種方式表示反抗。 這時候, 媽媽常常會氣得咬牙切齒:“連媽媽的話都不聽了, 真是太不像話!”

最終媽媽也只能獨自傷神, 如果矛盾這樣持續下去, 父母對孩子的撫養在孩子心中就會變得一文不值。

厭倦了媽媽的嘮叨,

Advertisiment
無奈之下躲進房間後, 孩子也不會學習。 他只會躺在床上, 聽音樂或者玩電腦, 總之只會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其實, 媽媽的內心往往會影響自己對孩子的看法。 如果孩子一直在學習, 中途玩一下遊戲, 外出回來的媽媽看到後, 就責怪孩子不學習, 只知道玩遊戲。 但是, 如果孩子整天都在玩遊戲, 媽媽在的時候假裝學習, 這樣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這樣看來, 實質並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 而在於父母看問題的角度。 所以, 父母認真地自我反省, 才是解決子女教育問題的關鍵。

很多家長都會邀請我當面點撥一下他們的孩子, 但我基本不會答應。 其實, 孩子並沒有大人那麼固執, 只要能和孩子談話, 問題都能順利解決。

但是, 無論孩子現在有多大改變,

Advertisiment
回到原來的家庭環境後還是會變成老樣子。 我的點撥也不會有任何效果。

“請您點撥一下我兒子吧, 老師。 ”

“要怎樣點撥呢?”

“您是最擅長勸人向善的吧?”

就像我勸說妻子要聽丈夫的話一樣, 讓我和孩子說“要好好聽媽媽的話”。

媽媽希望她讓孩子學習時, 孩子就乖乖地學習。

但是和孩子談話時, 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 讓孩子自己選擇。 如果孩子厭倦了學習, 甚至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 媽媽再怎麼要他學習, 對孩子都沒有任何幫助。 在孩子有著極大心理壓力的情況下, 媽媽不應該再一味地強求孩子學習。

只有充分地尊重孩子的人生, 媽媽才不會只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孩子的問題如果很嚴重, 父母當場大發雷霆,

Advertisiment
讓正處於學習好時機的孩子放棄學習:“還上什麼學, 馬上給我退學!”

父母這樣做, 是沒有真正為孩子的人生考慮。 孩子只是想擁有與眾不同的人生, 但父母卻很固執, 不顧孩子的感受, 硬是把孩子推到懸崖邊。

如果是這種情況, 即使和孩子談話, 也解決不了問題。 孩子失去了自己的人生, 按照父母的意志生活, 什麼都得不到改變。

人生被別人操縱, 孩子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 談話沒有任何意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