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何說行為是無聲的胎教

准媽媽的行為也是一種胎教, 只不過它是一種無聲的胎教。 准媽媽的行為通過資訊傳遞可以影響到胎兒。

古人認為, 胎兒在母體內就應該接受母親言行的感化, 因此要求婦女在懷胎時應該清心養性, 恪守禮儀, 循規蹈矩, 品行端正, 給胎兒以良好的影響。

周文王的母親懷孕時特別注意胎教, 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禁☆聲、口不出傲言、坐立端正。 明代一位醫生也認為:“妊娠以後, 則需行坐端正, 性情和悅, 常處靜室, 多聽美言, 令人誦讀詩書, 陳說禮樂, 耳不聞非言, 目不視惡事。 如此則生子福壽敦厚、忠孝賢明,

Advertisiment
否則生子鄙賤不壽、愚頑透頂。 ”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家梅邊尼克用30 餘年的時間, 專門從事犯罪和家庭成員關係的研究。 在他對1447 名丹麥男性的研究中發現, 如果父母是清白公民, 子女成為經濟罪犯的比率為13.5% ;而如果父母是經濟罪犯, 其寶寶成為經濟罪犯的可能性高達20% ~ 24.5%。

華盛頓大學醫院的精神病科醫生羅伯·克洛寧格也從事過這方面的研究。 在大量調查後, 克洛寧格提出一份報告, 認為如果父母是罪犯, 男孩出生後即使給別人養育, 長大後比起親生父母並非罪犯的人來說, 犯罪的可能性要高4 倍左右。 他還發現, 如果父母其中一位是經濟罪犯, 那麼他們的兒子很可能也成為經濟罪犯;不過, 女兒卻並不是這樣。

Advertisiment
然而, 令人困惑的是, 女兒往往患有頭痛之類的毛病。

從以上事例說明:父母尤其是准媽媽行為的好壞會影響胎兒甚至胎兒未來一生的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