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何孩子成了個“馬大哈”?如何糾正孩子馬虎的毛病?

早晨7點30分, 美美和媽媽在家裡慌亂地奔走著……“媽媽, 我還有一隻襪子不見了!”、“襪子怎麼會不見了?昨晚不是讓你把襪子拿出來放在衣服上嗎?”、“我也不知道去哪兒了。 媽媽, 您做的早餐快好了嗎?”、“美美, 很抱歉, 媽媽不記得上次把沙拉醬放哪兒了, 你就將就著吃吧!”眼看幼稚園的校車快要來了, 美美和媽媽還處在慌亂之中……

其實, 生活中還是有不少這樣的母女出現, 特別是80後、90後的年輕媽媽, 有的媽媽甚至仍然是孩子的個性, 就算有了孩子, 依然大大咧咧的, 而孩子看在眼裡, “照單全收”, 也變得馬虎起來。 開篇所見的情節,

Advertisiment
是家庭裡的常見曲目!

為何孩子成了個“馬大哈”?

1.性格浮躁。 有的孩子天生就好動, 走起路來都是腳踢石頭, 手掄書包, 不是書被甩出去, 就是鉛筆不翼而飛。 還有的孩子看到放學了, 別的小朋友都被家長接走了, 自己卻“無人問津”, 於是就心煩氣躁, 這種好動浮躁的性格易造成孩子馬虎的表現。

2.習慣不佳。 有的孩子因為長久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習慣成自然”, 變得更馬虎。 例如孩子不愛看書、不愛動筆、不愛朗讀, 做事半途而廢;有的孩子遇到問題總想依賴別人, 人云亦云, 不願動腦筋想問題, 沒有自己的意見, 思維獨立性差。

3.注意力不集中。 有些孩子平時學習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 漫不經心, 丟三落四, 長此下去,

Advertisiment
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形成馬虎的毛病。 還有的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時, 卻想著其他的事情, 因而常出現丟三落四的現象。

4.家庭環境的影響。 小時候, 家長不注重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而是自己親手為其準備好一切, 那麼孩子很少有機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 什麼也不用考慮, 馬虎的行為習慣就容易形成。

5.“近墨者黑”。 就如上面那則小故事裡的兩母女, 美美媽即使已經做了媽媽, 但依舊是孩子的性格, 大大咧咧的, 做事沒有條理。 也許美美本不是一個小馬虎, 但是因為有這麼一個“馬大哈”媽媽, 從小“近墨者黑”, 便也變得隨便起來。

如何糾正孩子馬虎的毛病?

1.家長首先要“改掉”凡事對孩子“負責”的習慣。 有些家長總怕孩子做錯事,

Advertisiment
於是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 這樣使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 總覺得反正有爸爸媽媽收拾“爛攤子”, 就變得越發馬虎起來。

2.當孩子不願上幼稚園或者不願學習時, 家長要尋找孩子失去興趣的原因, 再對症下藥, 幫助孩子重拾興趣。 家長無論多忙, 家務如何多, 也要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玩耍、學習、討論、交流心得, 使孩子感受到上學的樂趣, 激發孩子的學習情緒, 那麼他們對待學習就不會這麼馬虎了。

3.還可以通過一個興趣愛好培養孩子嚴謹的品質, 如通過畫畫、練書法、下棋、學樂器等訓練他們, 使他們逐漸養成精細、審慎、耐心的態度和習慣。

4.讓孩子成為你的小幫手。 平時讓孩子參與打掃衛生, 整理衣物, 收拾房間等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中去,

Advertisiment
讓孩子成為生活的小幫手, 鍛煉孩子自立、自理、自律的能力。 這種生活上的條理性和規則感會説明孩子養成細心的習慣。

5.多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糾正馬虎, 養成細心的習慣, 也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在生活中, 要多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 如果家長一再地說孩子馬虎, 做事慢, 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思維, 真的認為自己“馬虎”。 相反, 家長把目光放在孩子細心的行為上, 或者當孩子表現出細心的行為時就及時給予鼓勵、強化, 在孩子心裡就有一種自己“細心”的心理暗示, 以後他們就會養成細心的習慣。

小編有話說:

對於4歲以下的孩子, 馬虎可能僅會造成生活中散漫、丟三落四的習慣, 但是, 如果不及時糾正這些不好的生活習慣,

Advertisiment
很有可能在孩子接下來的學習中帶來不少的麻煩。 譬如常常寫錯別字, 常常因為粗心大意看走眼, 導致計算錯誤等等……學習上出錯, 會得到老師和家人的批評, 長久如此, 也不利於孩子的心理發展, 所以, 糾正孩子的馬虎習慣, 應該儘早開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