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讓廚房成為教育孩子的基地

兒子三四歲的時候, 喜歡在廚房裡看我做飯, 我就有意識地分派給他一點兒活, 如剝蒜皮、攪拌蛋液等, 兒子不僅非常樂意幹, 而且幹得像模像樣的。 五六歲的時候, 兒子開始幫我擇菜、洗菜、削土豆皮等等。 上小學以後, 他已經能獨立做簡單的餐飯, 如煮麵條、煎雞蛋等。 通過在廚房裡的家務勞動, 廚藝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兒子的愛好。 在閒暇時間裡, 兒子經常研究美食, 享受美食, 使我們全家都能感受到, 美食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更美好。

在培養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 父母要給予指導和示範, 使孩子掌握做家務的技巧和方法。

Advertisiment
只有掌握了相應的技巧和方法, 孩子做事才能有條理、有效率, 才能體驗到做事帶來的成就感和快樂。

兒子四歲的時候, 有一天我在洗衣服, 兒子在旁邊看著, 也躍躍欲試, 我問他:“你想不想洗衣服?”“想!”兒子響亮地回答。 “那就洗你自己的小手帕吧。 ”我給兒子拿來一個小盆和一塊小小的肥皂, 然後給兒子講解洗衣服的程式:浸濕、擰乾、打肥皂、輕揉、漂洗、再擰乾、晾曬, 接著我開始洗衣服, 兒子照著我的樣子去做, 很快就掌握了洗衣服的技巧, 把小手帕洗得乾乾淨淨, 並親自晾在衣架上。 等把這一切幹完, 兒子紅撲撲的小臉和興奮的神情表明做事給他帶來了多大的快樂和滿足。

在培養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父母還要讓孩子體驗到做家務的樂趣。 為此, 父母要用讚賞、鼓勵的話語, 肯定孩子做的工作, 即使他做得不完美, 也不要苛責孩子, 而是用溫柔的語氣告訴他, “如果那樣做, 可能就更好了”, 這樣不僅使孩子明白怎樣能做得更好, 而且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做家務的積極性。 另外,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勞動, 讓孩子體驗到自身勞動的價值。 每當兒子幫我幹完一件家務活, 我總是真誠地向他表示感謝;當兒子為我們做了一道菜, 我們總是帶著愉悅的心情共同分享;當兒子與我共同收拾房間、整理衛生之後, 我們在窗明几淨、整潔有序的家中, 表現出的舒適和愜意, 使兒子能感受到勞動帶來的快樂, 從而對自身勞動的價值產生認可。
Advertisiment
文/徐勤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