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說單親家庭要給孩子更多的愛

孩子最不愛聽的100句話之“你這個沒良心的”

茵茵從小就和奶奶一起住, 從她剛剛記事時起, 就記得奶奶總是念叨:“我得多活幾年, 茵茵還沒長大, 讓奶奶放心不下。 如果奶奶死了, 誰來管你呀?” 奶奶告訴茵茵, 就在媽媽懷她的時候, 爸爸因為工作需要去日本留學, 一去就是兩年。 回國後, 爸爸就以感情不和為由, 向媽媽提出離婚。 媽媽和奶奶都以孩子太小為由堅決不同意。 從此, 爸爸對茵茵就像仇人一樣。

茵茵一直和奶奶過到小學畢業, 雖然日子過得清貧, 但那是她最快樂的一段日子。 茵茵和奶奶一起做飯,

Advertisiment
一起幹活兒, 奶奶就是她唯一的親人。 上小學時, 茵茵的成績還挺好, 老師總是表揚她。 每次看到她的成績單, 奶奶都高興得不得了。 茵茵那時真滿足, 如果奶奶能一直活下去, 茵茵相信自己不會有今天的。

在茵茵上初一時, 奶奶因病去世了。 從那天開始, 茵茵就成了父母之間的一個“球”:爸爸因為又有了新家, 對她非打即罵;媽媽對茵茵還好些, 但一不順心, 就說茵茵和她爸一樣沒有良心, 茵茵因此成了爸爸的替罪羊。

茵茵再也沒有了快樂, 學習提不起興趣, 開始自暴自棄。 慢慢地, 茵茵成了別人眼中的壞學生。

上初中時, 她們年級有兩個女生也是單親家庭, 相同的境遇讓她們走在一起, 茵茵終於覺得有人理解自己了。

可媽媽並不理解,

Advertisiment
她罵茵茵:“你這個沒良心的!就知道三五成群在一起胡混, 真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茵茵更加自卑, 媽媽越罵她, 茵茵就越給媽媽添麻煩, 上課說話, 下課吸煙, 茵茵開始討厭學校。

茵茵的叛逆讓父母的顏面掃地, 他們對茵茵越失望, 茵茵越解恨。 最終, 茵茵被送入了少年管教所。

管教所裡的人都知道胡茵茵討厭自己的家庭, 討厭自己的父母。 每次茵茵的母親來給她送衣物, 她總是拿了包就走。 茵茵明明有條件優越的父母:父親是醫生, 母親是教師, 是什麼讓這個女孩兒如此輕視自己的家呢?

如果茵茵的父母能多給她一些溫暖, 即使他們離婚了, 茵茵也不會讓自己墮落, 他們最缺少的是溝通。 雖然他們都是有文化的知識份子,

Advertisiment
但他們不懂得教育自己的孩子, 這是他們的失敗, 也是茵茵的悲哀。 但願這樣的悲劇越來越少。

在李雲上小學的時候, 父母幾乎是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使他的情緒也受到很大影響, 學習成績開始直線下降。 當時父母顧慮他的年紀還小, 一直不敢在他面前談“離婚”二字。 但李雲看到他們整天板著臉, 心裡還是很難受, 感覺家已經沒有從前那麼溫馨了。 後來, 在他上初中的時候, 爸媽終於離婚了。 雖說他們後來都各自組織了新的家庭, 但他們一直對李雲都非常關心, 李雲覺得自己在心理上也沒有留下什麼陰影。

現在李雲已經參加工作了, 也能明白父母當初為什麼離婚。 李雲很理解他們的做法, 因為父母也有他們選擇生活的權利,

Advertisiment
感情是不能勉強的, 只要大家都過得好、過得安心就可以了。 夫妻在感情發生危機時, 應該多為孩子想想。 不過, 即使是離了婚, 只要對孩子多一些關心, 孩子同樣會感到這個世界是充滿愛的。

很多時候, 父母以為自己是在為孩子犧牲, 其實他們只是沉醉在一種自我欣賞的崇高感之中。 他們自己痛苦地活著, 也把這種痛苦帶給了孩子。 如果真是為孩子好, 就應該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婚姻、家庭、感情等等, 努力營造一種平靜、祥和的幸福生活。 這不僅需要父母的堅強和樂觀, 而且還需要有很強的上進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