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嬰兒會咳嗽_嬰兒會咳嗽原因

養生之道網導讀:

為什麼嬰兒會咳嗽?嬰兒的咽喉部位是非常敏感的, 為什麼嬰兒會咳嗽?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

一、為什麼嬰兒會咳嗽

Advertisiment

嬰兒的咽喉部位是非常敏感的, 任何的刺激包括:冷空氣、冰水、溢奶、吸嗆等, 都會使氣管開口處的軟組織有腫、脹及癢的異常感覺, 為了能局部搔癢, 就只有以咳嗽的氣流來“撫摸”癢處了, 因此小兒會不斷地咳嗽。

但是“咳嗽”本身也是一種刺激, 所以會有越咳越想咳的連續加強現象, 類似皮膚的“越癢越抓, 越抓越癢”的反應。 大人抑制力強, 只要稍忍一忍不咳嗽, 過一會兒粘膜的刺激消失後, 受損處復原, 也就不會咳了;然而嬰幼兒則會忍不住地拼命咳嗽不停。

有時姿勢體位的改變也會引起咳嗽, 那是因為咽喉處早已適應原有的相關位置, 一旦突然改變姿勢, 如由站、坐立變至平躺, 也會因咽喉處的軟肉彼此重新調整適應,

Advertisiment
而會刺激到彼此的粘膜引發咳嗽。

⑴ 年齡特徵:臨床診斷兒童慢性咳嗽時應充分考慮年齡因素, 不同年齡病因不同。

⑵ 特異性咳嗽(specific cough):指咳嗽伴有能夠提示特異性病因的其他症狀或體征, 即咳嗽是這些診斷明確的疾病的症狀之一。 例如咳嗽伴隨呼氣性呼吸困難、聽診有呼氣相延長或哮鳴音者, 往往提示胸內氣道病變如氣管支氣管炎、哮喘、先天性氣道發育異常(如管支氣管軟化)等;伴隨呼吸急促、缺氧或紫紺者提示肺部炎症;伴隨生長發育障礙、柞狀指(趾)者往往提示嚴重慢性肺部疾病及先天性心臟病等;伴隨有膿痰者提示肺部炎症、支氣管擴張等;伴隨咯血者提示嚴重肺部感染、肺部血管性疾病、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症或支氣管擴張等。

Advertisiment

⑶ 非特異性咳嗽(non-specific cough):指咳嗽為主要或唯一表現, 胸X線片未見異常的慢性咳嗽。 目前臨床上的慢性咳嗽主要就是指這一類咳嗽, 又稱“狹義的慢性咳嗽”。 兒童非特異性咳嗽的原因具有年齡特點, 需要仔細的系統評估、詳盡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對這類患兒需要作胸X線片檢查, 年齡適宜者應作肺通氣功能檢查。

⑷ 常見病因:

① 呼吸道感染與感染後咳嗽:許多病原微生物如百日咳桿菌、結核桿菌、病毒(特別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細胞包涵體病毒)、肺炎支原體、衣原體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是兒童慢性咳嗽常見的原因, 多見於

急性呼吸道感染, 咳嗽症狀持續超過4周可考慮感染後咳嗽。 其機制可能是感染引致氣道上皮的完整性受到破壞和(或)纖毛柱狀上皮細胞的鱗狀化生和(或)持續的氣道炎症伴有暫時的氣道高反應性。

Advertisiment
感染後咳嗽的臨床特徵和診斷線索有:

a 近期有明確的呼吸道感染史;

b 咳嗽呈刺激性乾咳或伴少量白色粘痰;

c 胸X線片檢查無異常;

c 肺通氣功能正常;

e 咳嗽通常具有自限性;

f 除外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原因。 如果咳嗽時間超過8周, 應考慮其他診斷。

②咳嗽變異性哮喘(CVA):CVA是引起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慢性咳嗽的常見原因之一。

CVA的臨床特徵和診斷線索有:

(a)持續咳嗽>4周, 常在夜間和(或)清晨發作, 運動、遇冷空氣後咳嗽加重, 臨床上無感染徵象或經過較長時間抗生素治療無效;

(b)支氣管擴張劑診斷性治療可使咳嗽症狀明顯緩解;

Advertisiment

(c)肺通氣功能正常, 支氣管激發試驗提示氣道高反應性;

(d)有過敏性疾病史包括藥物過敏史, 以及過敏性疾病陽性家族史。 過敏原檢測陽性可輔助診斷;

(e)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

③上氣道咳嗽綜合征(UACS):各種鼻炎(過敏性及非過敏性)、鼻竇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鼻息肉、腺樣體肥大等上氣道疾病可引起慢性咳嗽, 既往診斷為鼻後滴漏(流)綜合征(PNDs), 意即鼻腔分泌物通過鼻後孔向咽部倒流引起的咳嗽。 臨床特點和診斷線索有:

(a)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痰, 咳嗽以清晨或體位改變時為甚, 常伴有鼻塞、流涕、

咽幹並有異物感、反復清咽、有咽後壁茹液附著感, 少數患兒訴有頭痛, 頭暈、低熱等;

(b)檢查鼻竇區可有壓痛,鼻竇開口處可有黃白色分泌物流出,咽後壁濾泡明顯增生,呈鵝卵石樣,有時可見咽後壁勃液樣物附著;

(c)針對性治療如抗組胺藥和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鼻用糖皮質激素等有效;

(d)鼻竇炎所致者,鼻竇X線平片或CT片可見相應改變。

④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胃食管反流(GER)在嬰幼兒期是一種生理現象。健康嬰兒GER發生率為40%~65%,1~4個月達高峰,1歲時多自然緩解。當引起症狀和(或)伴有胃食管功能紊亂時就成為疾病即胃食管反流病(GERD)。GERC的臨床特徵和診斷線索有:

(a)陣發性咳嗽,有時劇咳,多發生於夜間;

(b)症狀大多出現在飲食後,餵養困難。部分患兒伴有上腹部或劍突下不適、胸骨後燒灼感、胸痛、咽痛等;

(c)嬰兒除引起咳嗽外,還可致窒息、心動過緩和背部呈弓形;

(d)可導致患兒生長發育停滯或延遲。

⑤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EB):EB的臨床特徵和診斷線索有

(a)慢性刺激性咳嗽;

(b)胸X線片正常;

(c)肺通氣功能正常,無氣道高反應性;

(d)痰液中嗜酸粒細胞相對百分數>3%;

(e)口服或吸人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

⑥先天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見於嬰幼兒,尤其是1歲以內。包括有先天性氣管食管瘺、先天性血管畸形壓迫氣道、喉氣管支氣管軟化和(或)狹窄、支氣管肺囊腫、纖毛運動障礙、縱隔腫瘤等。

⑦心因性咳嗽:心因性咳嗽的臨床特徵和診斷線索有:(a)年長兒多見;(b)日間咳嗽為主,專注於某件事情或夜間休息時咳嗽消失;(c)常伴有焦慮症狀;(d)不伴有器質性疾病,並除外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原因。

⑧其他病因:

(a)異物吸人:咳嗽是氣道異物吸人後最常見的症狀,異物吸入是兒童尤其是1~3歲兒童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咳嗽通常表現為陣發性劇烈嗆咳,也可僅表現為慢性咳嗽伴阻塞性肺氣腫或肺不張,異物一旦進人小支氣管以下部位,可以無咳嗽,即所謂進人“沉默區”。

(b)藥物誘發性咳嗽:兒童較少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有些腎性高血壓的兒童在使用ACEI如卡托普利後會誘發咳嗽。其機制可能與緩激肽、前列腺素、P物質分泌等有關。ACEI引起咳嗽通常表現為慢性持續性乾咳,夜間或臥位時加重,停藥3-7d可使咳嗽明顯減輕乃至消失。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如心得安等可以引起支氣管的高反應性,故也可能導致藥物性咳嗽。

(c)耳源性咳嗽:2%-4%的人群具有迷走神經耳支。這部分人群,當中耳發生病變時,迷走神經受到刺激就會引起慢性咳嗽。耳源性咳嗽是兒童慢性咳嗽的一個少見原因。

二、治療咳嗽方法

兒童慢性咳嗽的處理原則是明確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病因不明,可進行經驗性對症治療以期達到有效控制;如果治療後咳嗽症狀沒有緩解,應重新評估。鎮咳藥物不宜應用于嬰兒。

(1) 藥物治療

① 祛痰藥物:慢性咳嗽如伴有痰,應以祛痰為原則,不能單純止咳,以免加重或導致氣道阻塞,可以選用N-乙酚半胱氨酸、鹽酸氨澳索、愈創木酚甘油醚、桃金娘油和中藥祛痰劑等。

② 抗組胺藥物: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嗦等。

③抗菌藥物:明確為細菌或肺炎支原體、衣原體病原感染的慢性咳嗽者可考慮使用抗菌藥物。肺炎支原體或衣原體感染者可選擇大環內醋類抗生素,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等。其他病原菌感染在初始經驗治療後,如需調整抗生素,應按藥敏試驗結果選用。

④ 平喘抗炎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M受體阻斷劑、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茶鹼等藥物。主要用於CVA、EB、過敏性鼻炎等的針對性治療。糖皮質激素治療2-4周後要再評估。感染後咳嗽一般可自行緩解,對症狀嚴重者可考慮短期使用吸入或口服糖皮質激素、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或M受體阻斷劑。

⑤ 消化系統藥物:主張使用H受體拮抗劑如西咪替丁和促胃動力藥如多潘立酮等。

⑥ 鎮咳藥物:慢性咳嗽尤其在未明確病因前不主張使用鎮咳藥,且該類藥物的使用與一些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關,美國兒科學會警示,可待因禁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的咳嗽。非那根的鎮靜作用有可能誤導家長,應用該藥減少孩子的吵鬧而忽視了該藥的不良反應,包括煩躁、幻覺、肌張力異常,甚至呼吸暫停、嬰兒猝死。不良反應在嬰兒中表現明顯,致WHO提出警告:非那根禁用於2歲以下兒童,禁止作為鎮咳藥物。

(2)非藥物治療

注意去除或避免誘發、加重咳嗽的因素。避免接觸過敏原、受涼、煙霧的環境;對鼻竇炎可進行鼻腔灌洗、選用減充血藥;體位變化,改變食物性狀,少量多餐等對GERC有效;對氣道異物者則應及時取出異物;藥物誘發性咳嗽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停藥;對心因性咳嗽則可給予心理療法;及時接種疫苗,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和呼吸道感染。

(b)檢查鼻竇區可有壓痛,鼻竇開口處可有黃白色分泌物流出,咽後壁濾泡明顯增生,呈鵝卵石樣,有時可見咽後壁勃液樣物附著;

(c)針對性治療如抗組胺藥和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鼻用糖皮質激素等有效;

(d)鼻竇炎所致者,鼻竇X線平片或CT片可見相應改變。

④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胃食管反流(GER)在嬰幼兒期是一種生理現象。健康嬰兒GER發生率為40%~65%,1~4個月達高峰,1歲時多自然緩解。當引起症狀和(或)伴有胃食管功能紊亂時就成為疾病即胃食管反流病(GERD)。GERC的臨床特徵和診斷線索有:

(a)陣發性咳嗽,有時劇咳,多發生於夜間;

(b)症狀大多出現在飲食後,餵養困難。部分患兒伴有上腹部或劍突下不適、胸骨後燒灼感、胸痛、咽痛等;

(c)嬰兒除引起咳嗽外,還可致窒息、心動過緩和背部呈弓形;

(d)可導致患兒生長發育停滯或延遲。

⑤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EB):EB的臨床特徵和診斷線索有

(a)慢性刺激性咳嗽;

(b)胸X線片正常;

(c)肺通氣功能正常,無氣道高反應性;

(d)痰液中嗜酸粒細胞相對百分數>3%;

(e)口服或吸人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

⑥先天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見於嬰幼兒,尤其是1歲以內。包括有先天性氣管食管瘺、先天性血管畸形壓迫氣道、喉氣管支氣管軟化和(或)狹窄、支氣管肺囊腫、纖毛運動障礙、縱隔腫瘤等。

⑦心因性咳嗽:心因性咳嗽的臨床特徵和診斷線索有:(a)年長兒多見;(b)日間咳嗽為主,專注於某件事情或夜間休息時咳嗽消失;(c)常伴有焦慮症狀;(d)不伴有器質性疾病,並除外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原因。

⑧其他病因:

(a)異物吸人:咳嗽是氣道異物吸人後最常見的症狀,異物吸入是兒童尤其是1~3歲兒童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咳嗽通常表現為陣發性劇烈嗆咳,也可僅表現為慢性咳嗽伴阻塞性肺氣腫或肺不張,異物一旦進人小支氣管以下部位,可以無咳嗽,即所謂進人“沉默區”。

(b)藥物誘發性咳嗽:兒童較少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有些腎性高血壓的兒童在使用ACEI如卡托普利後會誘發咳嗽。其機制可能與緩激肽、前列腺素、P物質分泌等有關。ACEI引起咳嗽通常表現為慢性持續性乾咳,夜間或臥位時加重,停藥3-7d可使咳嗽明顯減輕乃至消失。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如心得安等可以引起支氣管的高反應性,故也可能導致藥物性咳嗽。

(c)耳源性咳嗽:2%-4%的人群具有迷走神經耳支。這部分人群,當中耳發生病變時,迷走神經受到刺激就會引起慢性咳嗽。耳源性咳嗽是兒童慢性咳嗽的一個少見原因。

二、治療咳嗽方法

兒童慢性咳嗽的處理原則是明確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病因不明,可進行經驗性對症治療以期達到有效控制;如果治療後咳嗽症狀沒有緩解,應重新評估。鎮咳藥物不宜應用于嬰兒。

(1) 藥物治療

① 祛痰藥物:慢性咳嗽如伴有痰,應以祛痰為原則,不能單純止咳,以免加重或導致氣道阻塞,可以選用N-乙酚半胱氨酸、鹽酸氨澳索、愈創木酚甘油醚、桃金娘油和中藥祛痰劑等。

② 抗組胺藥物: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嗦等。

③抗菌藥物:明確為細菌或肺炎支原體、衣原體病原感染的慢性咳嗽者可考慮使用抗菌藥物。肺炎支原體或衣原體感染者可選擇大環內醋類抗生素,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等。其他病原菌感染在初始經驗治療後,如需調整抗生素,應按藥敏試驗結果選用。

④ 平喘抗炎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M受體阻斷劑、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茶鹼等藥物。主要用於CVA、EB、過敏性鼻炎等的針對性治療。糖皮質激素治療2-4周後要再評估。感染後咳嗽一般可自行緩解,對症狀嚴重者可考慮短期使用吸入或口服糖皮質激素、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或M受體阻斷劑。

⑤ 消化系統藥物:主張使用H受體拮抗劑如西咪替丁和促胃動力藥如多潘立酮等。

⑥ 鎮咳藥物:慢性咳嗽尤其在未明確病因前不主張使用鎮咳藥,且該類藥物的使用與一些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關,美國兒科學會警示,可待因禁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的咳嗽。非那根的鎮靜作用有可能誤導家長,應用該藥減少孩子的吵鬧而忽視了該藥的不良反應,包括煩躁、幻覺、肌張力異常,甚至呼吸暫停、嬰兒猝死。不良反應在嬰兒中表現明顯,致WHO提出警告:非那根禁用於2歲以下兒童,禁止作為鎮咳藥物。

(2)非藥物治療

注意去除或避免誘發、加重咳嗽的因素。避免接觸過敏原、受涼、煙霧的環境;對鼻竇炎可進行鼻腔灌洗、選用減充血藥;體位變化,改變食物性狀,少量多餐等對GERC有效;對氣道異物者則應及時取出異物;藥物誘發性咳嗽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停藥;對心因性咳嗽則可給予心理療法;及時接種疫苗,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和呼吸道感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