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滿足孩子要抱抱的心理需求

母親把嬰幼兒抱在自己的懷裡, 嬰兒吸吮著母親的奶, 聽到母親心臟的跳動聲, 凝視著母親慈祥的面孔, 對身心健康起到促進的作用。 對於嬰幼兒來說, 母親的“胸懷”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最好的教室。

要“抱、抱”的心理大致是反映1嬰兒需要撫愛。 2抱著走動, 視野更廣闊, 能看到更多、更高的東西。 3戀母現象。 通過“抱”的行為, 從母子身體的接觸中獲得安全感, 消除不安。 從母親身體的溫暖和柔軟感中, 從奶香的特殊氣味中得到的滿足和愛☆禁☆撫, 勝過視聽覺的接觸上接觸上得到的滿足。

美國心理學家哈羅,

Advertisiment
利用猴子來 進行實驗, 當幼猴一旦要受到任何侵害的時候, 它就會跳到母猴的身邊, 去摟抱或者去蹭母猴的身體從中得到安慰。

由此可見, 孩子提出“抱、抱”是一種本能, 是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 父母應該及時地滿足, 不應置之不理。 抱一會要妥當地把他安置在小床上、坐車裡仍舊讓他獨自的玩, 不要形成抱後放不開的現象, 一定要適度。 對年齡稍大的孩子, 當父母在處理孩子的過錯後, 家長說一下“抱一抱”能起到溝通, 互敬的作用, 讓孩子感到雖然他錯了, 但父母還是疼他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