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溺愛的誤會:別把任性當成個性

個性是個體對外界事物或刺激形成的一種穩定的態度與看法, 具有獨特性, 不因外界的影響而改變。 而任性卻是指放任性情, 由著自己的性子辦事。 因此, 個性與任性雖只有一字之差, 卻意別千里。

孩子一旦養成了任性的習慣, 性格上就會發生不良變化, 一切以自我為核心, 不守紀律, 不受約束, 想幹啥就幹啥, 進而變得心胸狹隘、性格孤僻、目中無人, 很容易成為一個自私的人。 即便, 他長大後, 走上工作崗位同樣會不講原則, 不能與同事很好的勾通……這樣的任性, 不僅影響到個人的進步與發展, 而且,

Advertisiment
有的很難立足於世, 在感情上、社交中成為孤家寡人。

然而, 生活中有些父母容易混淆兩者的概念, 把任性誤解為個性, 孩子不守紀律, 不講道理, 還覺得高興, 認為孩子有個性, 加以肯定, 乃至給予讚美。 這樣會使得孩子在個性與任性中陷入迷茫, 分不清是與非, 辨不出美與醜。 在學校, 在家中, 全由著性子來, 有了缺點, 父母講不得, 老師說不得, 稍受一點委屈, 就接受不了。

把任性當個性, 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溺愛的結果, 過分地寵愛孩子, 對孩子的過分頑皮、無理要求加以慫恿, 生怕孩子受到委屈。 或是以不正常的心態看孩子, 把孩子的缺點也看成是優點, 孩子越是任性, 就越是感到得意, 覺得孩子有個性、有出息。 溺愛和不良的心態,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與今後做人都會產生一定的誤導。

未成年孩子由於思想的不成熟性, 對很多事物難以辨別, 分不清是非, 由著性子來也是孩子的天性。 但作為父母還是應當多加教育、引導才是, 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性格與習慣, 將來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不論是對於今天的學習, 還是將來走上工作崗位, 沒有好的性格、好的習慣, 就不會有好的行為, 不會成為一個有事業心和責任感的人。 到那時, 恐怕孩子們會反過來怪罪父母的溺愛和誤導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