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潔衛生習慣的內容有哪些?

培養小兒的清潔衛生習慣, 首先應明確這些習慣的內容:
(1)對1-2歲的孩子來說, 盥洗是很重要的。 它包括早晚洗手臉、飯前便後洗手, 睡前洗腳、洗屁股。 定期要小兒洗澡, 保持全身皮膚清潔。 即使在冬季也應堅持洗澡。 小兒要有單獨的盥洗用具, 香皂應選擇鹼性小的。 水溫要冷熱適度, 否則小兒會因害怕而拒絕洗澡。
(2)指甲縫是細菌容易寄存之處, 小兒由於某些生理和心理的因素, 常常將手指放在口中吸吮, 極易傳染病菌。 因此, 一定要給小兒勤剪指甲, 保持指甲清潔, 不積泥垢。 同時, 要糾正小兒吃手指、挖鼻孔和摳耳朵的壞毛病,
Advertisiment
防止由此得病。
(3)1歲多的孩子在每次吃東西以後, 家長要讓他喝一些白開水, 以清潔口腔。 到2歲左右, 家長要培養小兒飯後漱口的習慣。
(4)給小兒理髮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也同樣不能忽視。 簡單的方法是在孩子睡著的時候為他們剪短頭髮。 也許剪出的髮型不特好, 但可免得他吵鬧亂動。
(5)家長要注意小兒的衣服的整潔, 身邊應隨時備有乾淨的手帕, 用手帕擦手擦臉和擤鼻涕。
(6)還應逐漸培養小兒按時大小便的好習慣。 教小兒使用便盆, 使小兒學會自己控制大小便, 有便就去坐盆, 不隨地大小便, 每次便後一定要把小手洗乾淨。
(7)小兒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更容易接受教育。 所以, 家長可以通過生活中幼兒感興趣的故事、遊戲,
Advertisiment
或歌曲、圖片等形式吸引小兒, 使小兒在興趣中學習。 小兒的自覺性、堅持性和自製力都比較差, 家長要耐心, 反復提醒、督促小兒, 並及時給以表揚, 使他們在愉快的情緒中形成較鞏固的清潔衛生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